藏羚羊

路的尽头什么也没有,你就是路本身读

发布时间:2023/4/21 13:06:02   

《北方的空地》这本书写的是作者单枪匹马穿越羌塘无人区的传奇经历。

藏语“羌塘”意为北方的空地,是指包括藏北无人区,可可西里无人区,阿尔金无人区,昆仑山无人区在内的、世界上独有的超级无人荒原。

作者杨柳松先生独自一个人推着两百斤的自行车,历时77天,行程公里,经历了一场我们无法想象的艰苦旅程,这是人类首次以自力方式横穿羌塘无人区,谱写了一个新的传奇。后来赵汉唐导演根据这部小说拍摄了电影《七十七天》。

接下来让我们简单看一下作者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1,自然条件极其恶劣。

羌塘高原日照强烈,天气变化无常,风力强劲,十一级大风是家常便饭,风声足以致聋。冬季气候极度寒冷,有时帐篷搭得慢一点就没命了。雨季沼泽遍布。高海拔导致视力衰退,听力减弱,对大脑的伤害尤为大,不仅记忆力明显下降,甚者会导致严重的思维障碍。

2,野生动物时常出没。

不光有可爱的藏羚羊,还有狼,棕熊,野牦牛等。此次穿越中遇狼七次,其中五次是直面,遇熊五次,与野牦牛对峙两次。

3,孤军奋战,没有后援,没有补给,与外界断绝联系,几十天不遇人,一个人徒步横穿羌塘,此前还没有人完成过。虽然有一辆自行车,它只是一个驮货工具,所有行李一共斤。每天的行程必须达到20公里,这看上去并不快,但是在米的高原上,除了极少的路可以骑行,其余只能推,推着一辆二百斤的自行车在海拔五千米的沙地里行进,实在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情,很少能一次推百米不停下喘口气的。

4,缺少淡水。

一半以上的路段都没有水,即使有水,也是盐碱水,不喝渴死,喝了毒死。第40天的时候,已经连续三天断水,不得不停止行程,专程找水,找了一天依然一无所获,只能用尿液解渴,所幸第41天早上下雪了。

5,粮食紧张。

第55天,蔬菜只剩下最后四瓣大蒜。

第59天,盐和粮食所剩无几。

第64天,吃光了最后一包压缩饼干。

第73天,丢弃自行车,徒步逃生。

第75天,只剩最后一口粮食。已经做好了捉老鼠充饥的心理准备,而且意识开始混乱,接近崩溃边缘,甚至出现了幻觉,产生了放弃生命的念头。

幸运的是,在这一天遇见了探矿者。

第77天,成功走出荒原。

作者横穿无人区的传奇经历确实令人震撼不已,但最让我感到震撼的却是他第77天走出无人区后的表现。

亲爱的朋友请你设想一下,如果是你的话,完成了这么一番极限挑战,经历了千难万险,现在终于重返人间了,你会怎么办?

如果是我的话,我一定会歇斯底里地大哭一场,打着滚儿狂哭不止,我实在是太难了!然后再找个好饭店美美地大吃一顿,而且要喝到烂醉!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会沉浸在这种悲喜交加中不能自拔。

然而我们的主人公却没有。他只是找了一家小旅馆,简单吃了点饭,平静地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就又继续向着下一个目标出发了。

许多友人问他:走出荒原是什么感觉?他是这样回答的:

事实上,走出荒原没有想象的幸福感,或是什么成就感。巨大的幸福并未如期而至,偶尔的幸福也是短暂。生命是一条贯通的河流,一切皆是没有开始的复始。我们所期望的终点并不存在。虽然,路的尽头什么也没有,但不能因此停止步履,因为你就是路本身。

我不禁想起了苏轼的那首《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位杨柳松先生已经实现超越了!

是啊,成功固然来之不易,可喜可贺。然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看待成功,以及成功之后接下来该怎么办。

再一次向《北方的空地》的作者杨柳松先生致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91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