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藏羚羊 >> 藏羚羊的形状 >> 第三极我们追求的诗与远方
我们的地球除了南北极还有第三极,与南北极不同,第三极上生活着众多丰富多彩的生命。第三极并不只是指珠穆朗玛峰,而是整个青藏高原。
知道“第三极”这个概念是因为央视推出的纪录片《第三极》,这部纪录片是中国首部全面反映青藏高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涉藏电视纪录片。
以下是这部纪录片的来头:
成功登陆了美国国家地理频道
中国首部4K技术摄制的高清纪录片
全球首部呈现第三极(青藏高原)人与自然相处奥秘的大型纪录片
全球迄今最全面的西藏自然人文影像考察
首次在地球米以上最大的湖泊冰潜拍摄
首次在雅鲁藏布江岸米悬崖悬空拍摄
首次高清记录羌塘无人区的动物生态链
在青藏高原拍摄转场行程超过10万公里,是迄今拍摄行程最长的关于青藏高原的纪录片
如果说这些,大家不知道,那么大家一定会知道这部由许巍演唱主题曲《第三极》,因为我就是因为这首歌才去看了这部纪录片。
壹
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方式为何震撼人心?一句话可以概括:每一帧画面都可以是一张海报。在技术方面:《第三极》是中国首部采用4K技术摄制的高清纪录片,大量使用延时摄影(TIMELAPSE)和航拍(上帝视角)使观众对故事和画面都产生深刻记忆。在镜头的表现下,青藏高原像一颗散落在世界上明珠,她的美丽,不可方物。在拍摄制作方面:可以说央视制作的纪录片从来不会让人失望。同样,《第三极》是一如既往的优秀,该片出动6个调研小组,4个摄制小组,深入青藏高原60多处秘境,总计拍摄多天。纪录片的最后一集《高原相遇》,里面就可以看出这部纪录片拍摄的诚意。有诚意制作,口碑就不会差。
《第三极》豆瓣评分影片一共有6集,每集46分钟,每一集都有一个诗意的名字。
第一集《生命之伴》、第二集《一片热土》、第三集《高原之歌》、第四集《上善之水》、第五集《大山儿女》、第六集《高原相遇》
贰
当然吸引人的不仅仅是影片的华丽拍摄技巧,更重要的是整部纪录片的讲故事的完整性。衔接度是纪录片拍摄的重点,因为纪录片不是商业电影,而是一种真实生活的反应。以哪种角度切入生活,以何种方式将真实表现出来,这些都依靠讲故事的伸缩与张力。
第一集中,讲述了黑颈鹤的故事,从一对黑颈鹤生子到飞跃雪山,当我们以为是《动物世界》的时候,忽然就出来了受伤的那只黑颈鹤和林娃。当我们又觉得情节很突兀奇怪的时候,飞跃雪山的黑颈鹤群体的飞行线路最后目的地也正好在村庄,和那只受伤黑颈鹤的故事叠了起来,这样的衔接很棒,看似突兀确又自然流畅,最后林娃与她新朋友的那个场面很动容,没有展开,但意味深长。
羊和狼的那一段故事,让人不可思议。起初是说藏羚羊和牧民的羊经常会混在一起,牧民也不会驱赶,我以为这里的细节可以说是人和自然和谐共处了。后来出现了关于狼破坏羊群,牧民担忧埋怨的讨论。尤其是帐篷里的那个家庭,首先提起狼越来越多不好养羊的话题,下一刻就收留了失去母亲的狼崽,并且用被咬死的羊肉喂狼崽。这一鲜明的对比,让人来不及思考,不得不感叹第三极的文化,人和动物就是这样和谐,人就是这样单纯善良。
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奶奶叁
最让人动容的是影片在这些藏区看似平凡的生活中,让我们看到的不平凡。
生活在广阔无垠地区的阿玛尼尼为心爱的藏獒找到了伙伴,以尊重的方式让生活获得平等。在地貌辽阔,地域壮观的拉萨,一个老人,一只羊成了街上的来往的常客。次旺老人用羊的陪伴,寄托着对夫人轮回的希望和思念。老人说“梯子升天,救下一条生命就是搭了一次梯子”。正如藏族人民所说的“只要是生命,就应该被拯救”。
次旺老人与他的羊影片里有将近40个故事,每一个都是那样的真实。人们停下车极将马路上的小虫子拾起,放生到安全的草地深处,人们集体迁移,将村庄留给猕猴......
自然造物伟大,万物皆有灵气,这不是神话,这是自然之力。生命与自然间的和谐相处,是对自然的虔诚信仰,而生命的本质应该是被尊重。
生命之伴,万物的共生;一方热土,馈赠的致意;高原之歌,心灵的传承;上善若水,一沙一坛城;大山儿女,菩萨行世间;高原相遇,因缘和合生。
编导用诗意的镜头语言,给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的同时,也表现出其浓浓的人文主义情怀和对生命的关照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