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藏羚羊 >> 藏羚羊的形状 >> 掀起传承黄河文化热潮展现新时代黄河故事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山东广电推出《大河之洲》《黄河文化大会》等节目——
掀起传承黄河文化热潮展现新时代“黄河故事”
山东广电近年来推出了《长山列岛》《国学小名士》《蔬菜改变生活》《齐鲁文化大会》《脉动泰山》等优质文化节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这条大河自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而出,流经九省区,在山东东营注入渤海。而由此所形成的黄河文化,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作为黄河入海省,持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确保黄河文化传承好、弘扬好,亦是山东的使命责任。
作为山东广播电视台喜庆党的二十大系列作品,山东卫视先后于10月20日推出纪录片《大河之洲》,10月29日推出文化节目《黄河文化大会》,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激活民族文化基因展现人民美好生活
滚滚黄河万年长,绵绵华夏文明始。黄河文化深邃博大、内涵丰富,中华文明的众多元素,其根源均深植于黄河文化之中。黄河文化具有开放性与包容性,沿黄地区自古就是多民族和多文化的水乳交合之地。
《黄河文化大会》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指导,山东广播电视台牵头,沿黄九省区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共同播出。节目同时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迎接党的二十大主题“十档重点文艺节目”以及“年广播电视重点节目”。
《黄河文化大会》设置“百舸争流”“泾渭分明”“鱼跃龙门”“黄河入海”等多个比拼环节,决出当期擂主。在题目知识点的选择上,坚持古今结合,注重从黄河文化中挖掘与当代文化、时代精神紧密结合的内容,并通过科技赋能、创意助力,展现出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展现了新时代沿黄地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行走大河上下,共享盛世中华”。节目中的99位选手都是黄河文化的爱好者,他们用脚步丈量黄河、用知识传承黄河文化,他们虽然所在的领域不同,却都用自己的经历书写着新时代“黄河故事”的新篇章。
背包仗剑走天涯,一个人、一个背包、两根登山杖,“80后”小伙李宇飞耗时一年,完成了徒步黄河的旅程,用万多步丈量完黄河岸边的隐秘中国。从黄河口到黄河源头,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行走在母亲河的背脊,完成了一趟心灵洗涤之旅。
“直播泰山第一人”张娟是一名国家金牌导游,从年开始,她在自媒体平台开设账号宣传泰山文化,目前已直播泰山超场,总时长达小时。今年7月,她还登上了APEC(亚太经合组织)大会的演讲台,成为登上该舞台的全国首位导游。
此外,还有热衷于用摄影传播家乡美景的“藏风美少年”泽巴甲、溯源黄河全程的中国台湾青年黄恺嘉、71岁的“黄河漂流第一人”于忠元、“05后”小诗人姜二嫚、通关“学习强国”挑战答题的硬核警察王东利……他们让人们看到了每一位华夏儿女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让我们凝聚起文化自豪感,更加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答题互动润物无声全景呈现沿黄文化
高沉浸、强互动、青春化,《黄河文化大会》通过多元出题形式串联黄河文化脉络,全景呈现沿黄文化壮美画卷。节目穿插互动趣味多多,知识点满满,嘉宾故事感人真挚,在润物细无声中让黄河文化深入人心。
节目中,每一道题目就是一幅黄河沿线景观大赏,不仅让观众感受到选手竞技答题的紧张感,更是为大家呈现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视听文化盛宴。小浪底水利枢纽泄洪场面的宏伟壮观、壶口瀑布“银瀑飞流”的磅礴景象、镇守黄河千年大铁牛的古朴厚重……一幕幕景象穿插在题目中间,展现在观众眼前,带来强烈感染力。同时,沙画出题、邀请沿黄九省区卫视主持人对壮阔的黄河自然美景与沿线人文遗产进行外景出题等各种创意方式层出不穷,可看性强。
为了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节目还特别设计了“黄河名人”系列出题短片,邀请社会各界与黄河有关的典型人物为节目出题。首期节目中,“出题官”石光银老人亲临现场,讲述了祖孙三代治沙40年、与毛乌素沙漠恶劣自然条件抗衡的感人故事,他说:“把沙治住,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就不后悔。”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保护藏羚羊的藏族汉子秋培扎西、坚守黄河盐碱地兰考的县委书记焦裕禄之女焦守云、《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光未然之子等也是“出题官”,在节目中一一讲述了他们的“黄河故事”。
节目将“黄河故事”的落脚点细化在嘉宾讲述的点滴中,以文化人,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黄河文化,挖掘顺应时代脉搏的宣传点,让黄河文化的瑰宝薪火相传。
与此同时,节目还邀请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郦波,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雨,河南大学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程遂营,全面解读黄河文化的“基因密码”,深刻理解黄河流域山川大河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让黄河文化“活”起来。
例如,红旗渠位于河南林州,全长公里,被称为“人工天河”。节目中,程遂营结合史料,为大家讲解了红旗渠修建的不易。为了建设这一工程,当地民众削平了座山头,开凿了个涵洞,耗时近10年,而这完全是依靠手动工具与极少量工程机械完成的,因此,被全球专家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郦波在讲到乔羽为电影《上甘岭》创作的主题歌《我的祖国》时,借用乔羽的话语深度解读了为何歌词要用“一条大河波浪宽”而不是“万里长江波浪宽”,因为“不管你是哪里人,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一条河”。大河有魂,这个魂是哺育,是力量,也是包容。郦波还在现场领唱《我的祖国》,饱含深情。
在讲解关于“山西老陈醋”的一道题目时,说起中华民族酿醋的历史,杨雨延伸科普了醋和酒的原料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醋和酒都是黄河流域华夏先民最早发明的,汉字的醋和酒都有‘酉’字,‘酉’是‘酒’的本字。”纵论黄河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各位导师的讲解深入浅出,既有厚重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情怀,又有较强的时代性和指导性。
展现自然人文之美感受时代进步力量
位于山东东营的黄河三角洲,拥有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鸟类国际机场”,每年迁徙经过的各种鸟类多达万只,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年起,东方白鹳开始在黄河三角洲筑巢,东营成为东方白鹳全球重要繁殖地,更有部分东方白鹳不再进行季节性迁徙,而将这里作为长期的栖息之地。
从《大河之洲》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2月,成群结队的东方白鹳从越冬地江西鄱阳湖返回东营黄河三角洲;3月,黄河北岸的东方白鹳夫妻迎来了爱情的结晶,新生命需要30天左右才能破壳而出;4月,温暖的阳光洒落在巢内,3只小鹳惬意地伸着懒腰……
从之前河道干涸、海水倒灌,生态平衡被打破,湿地面临生死考验,到如今碧野万顷、飞鸟翔集的盎然生机;从候鸟迁徙的《生灵》,到人与自然相互交织的《家园》,再到母亲河奔涌不停的《和合》,“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得到具体展现。
《大河之洲》第一次以4K画质展现黄河三角洲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全景深度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谓是一部全景式展现黄河入海口风貌的纪录片。观众也得以在黄河三角洲的万千变化中,感受时代进步、激发奋进力量。
《黄河文化大会》以综艺节目方式对黄河文化进行整体巡礼,全面展示黄河文化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当代价值,让观众沉浸式感受黄河文化魅力;纪录片《大河之洲》则用真情表达东方故事,精心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展现了黄河三角洲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生命之美。
山东广播电视台用《大河之洲》《黄河文化大会》等精品力作,不仅掀起传承黄河文化热潮,同时,扛起主流媒体责任与担当,多层次、多领域、多维度组合出击,讲好“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展示了省级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