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藏羚羊 >> 藏羚羊的形状 >> 天路守护者我们这里的年轻人
来源:人民日报
图①为青藏铁路沿线风光。图②为沱沱河站派出所民警正在巡查线路。高慎阳摄
一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教室里正在开家长会。最后一排的一名家长,紧锁眉头,面前的纸一片空白……
会后,他追上班主任,露出憨厚的笑容说:“老师,不好意思,我是小郑的爸爸,第一次参加家长会。我有个特殊情况,听力不太好。下次开家长会,能否让我坐到前面?”
“哦!原来您就是……”班主任才想起,小学4年的家长会,都没见过小郑的爸爸。班主任还知道,小郑的爸爸“老郑”是一名铁路警察,离家远、工作忙。
“老郑”大名郑天海,是个80后。他出生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毕业后来到青藏高原,成为一名铁路警察。
青藏铁路公安局格尔木公安处沱沱河站派出所,位于海拔多米的高原上,终年积雪,冰川广布。年,29岁的郑天海作别妻子孩子,来到沱沱河站派出所工作,从此日夜坚守在那里。
沱沱河站派出所,管辖青藏铁路沿线27个车站,负责公里线路的安全。这段线路穿过广袤的可可西里,经过公里的冻土层,越过海拔米的最高点,是名副其实的“天路”。郑天海和同事们的职责,就是守护“天路”的平安畅通。
刚来沱沱河站派出所时,郑天海和同事们住在临时活动板房里。所内没通自来水,日常饮水、蔬菜粮食、氧气瓶,都要从格尔木运来。值班一次要半个月,大家却不敢洗澡,生怕着凉感冒加重高原反应,影响工作。即便如此小心翼翼,郑天海仍不时觉得鼻子上像是捂了一块厚厚的湿毛巾,胸闷、头疼随之而来,夜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外出巡查,一出去就是一整天。郑天海学着老民警的样子,带上军用水壶和铝制饭盒。路上渴了饿了,就在路边找几块牛粪生个火,热一下结冰的水和冻硬的馍。栽宣传栏、扎帐篷时,冻土坚硬挖不开,也得先生火烤化冻土,再用钢钎开凿。挖一个不足1米深的坑,常常要花几个小时。
这里冰川广布,地势陡峻。天气恶劣时,民警们还要面对大风、暴雪和近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险情时有发生。郑天海曾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出了事故,警车翻了,身上多处骨折。而郑天海的前任教导员魏树忠,在一次线路隐患排查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将年仅43岁的生命永远留在了青藏线。现在,只要民警经过魏树忠牺牲的山口,都会按下汽车喇叭,向托起“天路”平安的英雄致敬。
工作艰苦又危险,郑天海的妻子不免心疼丈夫:“天海,实在不行就下来吧。”
“没事的,时间长了就适应了。”郑天海知道,这条“天路”,总得有人去守,再苦再累也要把它守护好。
而这一守,就是10年。
二
“老郑,快来帮帮忙啊!”电话另一头传来求助的声音。
那天,郑天海正在吃饭,突然接到牧民布琼打来的电话。原来是牧民在前往夏季草场的路上,皮卡车陷在水沟里出不来了。
郑天海立刻放下碗筷,带上3名民警前往救援。
正是暴雨滂沱。郑天海一边小心行驶,一边搜寻陷车位置。雨中能见度低,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郑天海心里又是焦急,又不敢疏忽大意。
终于,隔着厚厚的雨帘,郑天海听到了皮卡车的喇叭声。他迅速下车,把老人和孩子护送到警车上,又把车上的帐篷家什一件件卸下。皮卡车陷得太深,大伙儿顶着冷雨,使出浑身的力气,终于将其拉了出来。看着牧民们开心的样子,瘫倒在冰冷草地上的郑天海,心里无比踏实。第二天,布琼专门来到派出所,将洁白的哈达搭在郑天海的脖子上。
一条条洁白的哈达记录着郑天海在高原踏巡的足迹:膝下无子的牧民老两口,郑天海自筹资金,按时送去米面;离集市太远的牧民,他定期送去生活用品;他把普法宣传落实到每一个人,访牧户,进学校……在牧民心里,郑天海专业精干、亲和力强,是位信得过的民警。在他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牧民们自发当起“义务护路队员”。
郑天海在工作上花了多少心思?不妨看看他宿舍和办公室的陈设:办公室墙上挂的是22本辖区各类情况台账和4本工作笔记,桌子的玻璃板下压的全是辖区示意图、桥隧涵洞方位图、群防组织一览表等各种图表,宿舍床头堆满了业务书。他的办公桌旁常年挂着一条拖车带,车里常备铁锹、千斤顶、急救药品。10年来,救助过的事故车辆达上百辆,近人因此脱困。
高原上的野生动物也和郑天海有了特殊的“缘分”。每年5月,数万只藏羚羊穿越青藏铁路、青藏公路,向可可西里腹地的卓乃湖附近迁徙。这期间,郑天海和同事们手持警示手牌,守在线路边,采取暂时交通管制、禁止鸣笛、巡护救助等措施,确保藏羚羊群能够顺利通过线路。
10年中,郑天海从警员成长为警长,从副所长晋升为所长。他用脚步丈量每一寸线路,用心检查每一个车站。郑天海每天巡查的平均里程达公里,辖区内哪段线路问题较多、哪个区段需注意野生动物,他都了然于胸。沱沱河,已经成为郑天海的第二故乡。
三
沱沱河站派出所新建的所史室里,陈列着手电筒、热水袋、火钳子、炉钩子、民警手绘地图等物件。它们算不上文物,却记录着这座铁路派出所10多年来从无到有的历程。
郑天海曾经形影不离的工具箱也在这里陈放,里面有万用表、电烙铁、冲击钻、螺丝刀……郑天海知道高原上物资运输不易,东西能修则修。桌椅板凳嘎吱作响,他找来铁丝一圈圈缠紧。电暖器失灵,他修理安装好。同事们纷纷对郑天海竖起了大拇指。
郑天海不仅是派出所的“修理工”,还是个出色的“厨师”。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派出所的值班室里传来歌声,郑天海正带着民警们给新来的小尹过生日。这是小尹第一次在岗位上过生日,大家心照不宣地要给他一个惊喜。
“来,快把这碗面吃了!”郑天海递上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每逢派出所里有民警过生日,他都会亲手准备一碗长寿面。
“这面的味道,和我妈做的一样!”小尹边吃边和同事们笑着说,眼角却已经湿润。
刚刚分配来的年轻民警,心中难免会有寂寞、思乡和不安。郑天海看在眼里,像大哥一样照顾他们,帮他们适应环境、调整身心。在派出所过年时,他还和大家一起包饺子,所里热闹得像是个大家庭。他常对新民警说:“你们孤身在外,就把我当作你们的亲人。”正是郑天海的默默坚守和无私关爱,让许多年轻人面对艰苦的环境选择留下来。
郑天海全心全意扎根沱沱河,对自己的小家却充满愧疚——一离家就是半个多月,有时候遇到重要任务就不得不连续加班。妻子手术住院,也没有告诉郑天海,怕他担心。
妻子懂得,他同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结下了不解之缘。那里,也有他的“家人”。
四
近年来,沱沱河站派出所的办公条件不断改善。一座座新办公房拔地而起,弥漫式供氧系统覆盖了工作生活区域。所里也迎来了更多的年轻民警。
95后民警谢荣是郑天海亲自“传帮带”的新人。在他的眼里,郑所长是一个“较真”的人。谢荣记得刚上班时,和郑天海一起外出执行任务。路上郑天海突然问他,对周围的情况了解多少?掌握哪些数据?谢荣一时答不上来。郑天海便从身上摸出一个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周边的详细信息。这一刻,谢荣心悦诚服。
郑天海一直随身携带工作记录本。巡查线路、走乡串户,谁家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需求,他都写在本子上。一批又一批谢荣这样的青年民警,都从郑天海留下的资料里获益。有一次,民警小曹和小吕外出执行任务,警车出现故障无法启动,山里也没有信号,无法呼叫救援。两人按照郑天海总结的工作方法,带上食物饮水和防寒衣物爬到山上,往有灯光的方向走,不断翻越山坡,就这样一点点徒步返回所里。
受高原环境影响,郑天海的身体有多项指标出现异常,一只耳朵也患上了神经性耳聋,这令他不得不离开深爱的沱沱河。年4月,郑天海调至格尔木公安处技术侦查大队任大队长,后又调到乘警支队担任政委。
“离开沱沱河时,我的行李不多,有一箱全是哈达,都是当地群众送给我的。”虽然郑天海已经离开沱沱河,但当地群众的情谊依旧让他无法忘怀。他说:“在人烟稀少的雪域高原,人民相信你,祖国信任你,这正是我从警的精神动力。”
沱沱河站派出所依然留在郑天海的心里,留在一代又一代守护青藏高原的年轻民警心中。(艾诺依)
制图:赵偲汝
《人民日报》(年06月13日第2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