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藏羚羊 >> 藏羚羊的形状 >> 当新能源遇到可可西里
工作人员正在为可可西里沱沱河保护站安装双面双玻型电池组件。摄影:王晴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可可西里,你遥远又神秘,可可西里,你在我的心里……”
立春前的一天,天刚亮,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沱沱河保护站副站长华才仁一边熬着奶茶,一边哼着歌儿,准备吃完饭开始一天的巡山工作。此时,屋内墙上挂着的温度计显示16℃。
然而,与室内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室外零下30℃。华才仁准备出门,一层层地套上毛衣、绒衣、棉大衣,还不忘吸上几口氧气。
可可西里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米以上,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40%。沱沱河保护站位于治多县,是可可西里的南大门,对于守护南部区域的野生动物至关重要。
华才仁在这里已经工作了11年,像现在这样的“舒适”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保护站刚建立时,配套建设的小容量光伏发电设施只够照明用电。尤其晚上,整个保护站会准时进入停电状态,巡警们只能靠房间仅存的余温熬过一整夜。
年,国家电投黄河公司用“新能源+”通过实施“可可西里高寒高海拔用电供暖供氧一体化集成研究与应用”项目,实现了保护站有氧吸、有电用,屋里热乎乎。
这套发电、供暖、供氧一体化设备,有效改善了各保护站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工作效率,为进一步扩大保护站的布点范围,保护三江源腹地的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为全国极高寒自然保护区以及漫长的偏远边防线开拓出多能补给的方案。
工作人员正在检查索南达杰保护站光伏组件系统。摄影:刘永朝
新能源
可可西里,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山梁”。苍茫天地间,不时能看到藏羚羊、野牦牛、藏原羚、藏野驴等身影。
目前,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已经设立了索南达杰、不冻泉、五道梁、沱沱河和卓乃湖5个保护站。各保护站地处偏远,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站与站之间相隔甚远,电网无法接入,而投运多年的“光伏+储能”离网电站因设备年久失修、故障频发。
年,为了改善保护站的生活条件,省委省政府将“可可西里一体化”集成研究与应用项目列入青海省科技厅年度第三批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黄河公司承担了为保护站扩建光伏+储能系统、供暖系统、制氧系统等工作。
年10月,公司对可可西里五个保护站内的供电、供暖、供氧情况进行详细调研,对现有设备进行检测,形成了调研报告并编制了初步技术方案。
如何平衡生态保护和项目实施成本?
该项目负责人、新能源维检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孙玉泰认为,“要尽最大努力在设备选型方面做到安全稳定、高效发电,并且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把这个项目建成供电、供暖、供氧一体化示范项目。”
逆变器设备采用一体化设计,争取更多的发电量;
高寒地区日照时间短,选用大功率、双面双玻高效电池组件,增加系统发电量,提高系统使用率;
选用高成本的轻型环保铝合金支架,轻型便捷,便于现场安装,不易氧化和锈蚀,经久耐用并减少环境污染;
另外,考虑到各保护站现场实际,项目还采用了“弥散式制氧+便携式制氧”两种供氧方式。通过控制信息指令模块,合理开启氧源设备,在获得相同富氧效果的同时降低能耗,保护设备不被过度使用。考虑到保护站日照时间长,空气洁净度高,供暖系统使用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通过管道将热能输送至储热箱,并辅助光伏供暖,向各房间进行供热。
一切准备就绪,说干就干。年12月9日,新能源维检公司连同协作单位组织人员进入可可西里5个保护站开展现场制氧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一切就此开始……
安装一体化系统后,可可西里五道梁保护站制氧系统恢复供氧。图为保护站工作人员和黄河公司新能源维检公司职工刘永朝正在吸氧恢复体力,准备接下来的巡山和光伏组件巡检工作。摄影:王晴
不容易
“慢点、慢点”新能源维检公司裴正奎呼吸急促地小声喊停走在前面的刘永朝。
“快把氧气袋拿出来,先给他吸上。”刘永朝和施正涛拿出氧气袋,将氧气管放在了裴正奎的鼻孔里。这已经是一天中,大家用掉的第五袋氧气了。
可可西里被称为无人区,是人类生存的极限。天气变幻莫测,“一日四季”,忽阴忽晴,时而雨雪交加,时而晴空万里。
在项目设备安装期间,工作人员受到高原反应的严重侵扰,无法长时间作业,每天都要用药物缓解高原反应。
在高海拔地区,除了承受寒冷和缺氧导致的痛苦外,睡觉成了队员们的一道难题。保护站没有条件提供这么多人的食宿,只能尽最大努力腾出一杂物间供技术人员使用。
住人的房子虽然有了,可是没有床,工作人员只能钻在睡袋里面打地铺。“真冷啊,裤腿沾点水立马结冰,裤子都能‘站’起来。”至今,裴正奎提起这事,还会下意识地搓搓手。
因部分保护站处于湿地区域,现场大型施工设备无法进入,基础桩采用预制好的条形基础桩,单个重达2吨,用汽车吊运送至地表相对稳定的区域,再由人力采用“架子车+杠杆+滚木”原理,挪到安装位置,短短的百米运距往往耗时两三个小时。为减少对现场地表的扰动破坏,减少过多的机械开挖,工作人员用人工开挖电缆沟的方式,完成近百余米电缆沟开挖,挖一米休息十分钟,工作进度相当缓慢……
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刘永朝带着8个人“七进七出”可可西里,最终顺利完成该项目的施工和投运工作。
截至目前,“可可西里一体化”集成研究与应用项目完成了前期项目建设和安装调试工作。供电、供暖正常,供氧后各房间内可到海拔高度米即类似西宁地区水平的室内含氧量。
项目团队还开发了一套供电、供暖、供氧的一体化在线监测系统,后续将结合项目运行情况开展极高寒地区供电、供暖、供氧一体化系统运行数据采集和系统运行情况分析,形成一套技术规范。
有意义
由于野生动物种类多,可可西里成了青藏高原珍稀的野生动物基因库,但荒凉、海拔高、严寒、不适合人类生存是可可西里真实的环境写照。
年12月31日,一场大雪,第二天早上,可可西里白茫茫一片。索南达杰保护站的民警才仁多杰踩着齐踝深的积雪,走进站后的围栏草场,看望迷失在产羔地卓乃湖的小藏羚羊。
这是才仁多杰在索南达杰保护站和小藏羚羊度过的第3个跨年夜。才仁多杰说,在这里工作了好几年,恶劣的自然环境时常令他失眠头疼。每每想要离开,看到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就坚持留了下来。
“现在好了,安装了这个一体化系统,屋子里热乎乎的,还供了氧气,日子不再难熬喽!”才仁多杰竖起了大拇指,“后勤保障跟上了,我们干工作的劲头也更足了。”
“可可西里是青海生态巨变的一个缩影,是享有极高社会知名度的生态保护标杆,必应得到绿色能源的保护。”黄河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魏显贵说,“可可西里一体化”集成研究与应用项目是黄河公司首次在极高寒、高海拔地区成功应用“光伏+”系统,为国家电投的“新能源+”品牌提供了优秀范例,是光伏产业新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
“你看,虽然是无人区,但有各种高原生灵为伴,可可西里的美无声无息。”华才仁用手指着远方说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