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羊

国际雪豹日从高山到荒野爱上云端的那只雪豹

发布时间:2023/4/27 14:20:40   

每年10月23日是国际雪豹日,得益于保护机构和野生动物摄影师的工作,我们能从越来越多的影像作品中欣赏和了解雪豹。雪豹的萌态在公众心目中极具偶像气质,更多人则对这种神秘动物充满好奇,人们赞美它是神灵的化身,科学家称其为高海拔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全球近只雪豹,超过一半生活在中国的高山和荒野区域(不同统计模型中的数量并不一致,此处援引IUCN的评估结果,也有学者认为数量更多)。

乔治·夏勒博士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一次次地寻找雪豹未果,失望地感慨道:在雪豹的家乡,不见雪豹,只见雪豹皮。经过多年保护,年雪豹被IUCN移出濒危(EN)物种之列。截至年,全国有26个自然保护区保护了约22%的雪豹栖息地。从雪豹命运的转变中,我们能感受到人和自然之间以及人和野生动物之间的和谐共处,我们试着从文化观念的角度去解读自然与文化不可分割。

我是雪山真正的儿子

守望孤独,穿越了所有的时空

潜伏在岩石坚硬的波浪之间

我守卫在这里——

——吉狄马加,《我,雪豹》

哈萨克斯坦城市阿拉木图的徽章是雪豹造型

中国的上古奇书《山海经》中,记载了一种叫做“孟极”的异兽,它们“泚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题白身,名曰孟极,是善伏,其鸣自呼”。两千多年后,生态学研究者们认为,“孟极”很可能是来自青藏高原的一种独特动物——雪豹。

雪豹是纯粹亚细亚化的动物,分布在中亚至东北亚一带的山区,沿青藏高原散开的山峰与乱石之间,它不可能像迎客松那样伫立或招摇,以地主之仪表示冰雪的柔软。它总是退避在人们视线以及某种不祥的感觉氛围以外,然后迅速与太多的冰雪溶为一体,就像博尔赫斯的妙句“仿佛水融化在水中”一样,雪野上,只留下一行谨慎的足迹,然后,连同足迹不翼而飞。

在新疆作家沈苇的笔下,雪豹是边疆山地生活的图腾。它出没于高山峻岭,如游兵散勇,将自己放逐进偏远、孤寂和坚卓,其珍稀性更多地呈现出精神生态的象征意义,仿佛神明的作品横空出世──是的,它耀眼的环纹正是神明之手打上的胎印。

丹增洛布喇嘛(TenzingNorbuLama)是著名的尼泊尔唐卡画师,《神秘的雪豹》为少年儿童讲述了一个古老的雪豹传说。电影《喜马拉雅》讲述的就是丹增洛布喇嘛的故事和画作。

《尔雅》里提到“貔,白狐,其子縠。”意思是说,貔是雪豹,似白狐,幼子叫做縠。它“一名执夷,虎豹之属。”《诗·大雅·韩弈》邢、郝疏:“献其貔皮。”陆机疏:“貔似虎,或曰似熊,一名执夷,一名白狐,辽东人谓之白罴。”《书·牧誓》:“如虎如貔。”当代动物学家郭璞分析材料后认定,貔就是雪豹。郭璞写有一首《貔赞》:“书称猛士,如虎如貔,貔盖豹属,亦曰执夷,白狐之云,似是而非。”郭郛先生的翻译是:用雪豹称赞勇猛的人,像猛虎像雪豹,雪豹接近豹类,又名叫执夷,它又叫白狐,好像是实际不是。

在古代,豹子被唤作“程”。程就是节制、克制的意思。古诗中有“饿狼食不足,饿豹食有余”的句子,说的就是豹子有节制,不贪食的属性。即便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豹子也只吃七分饱,避免自己因饱食而昏迷倦慵,从而保持舒展的体形和迅疾的奔跑速度。豹子时刻处在警觉状态,行踪极具隐蔽性,慢走时脚步轻柔,脚爪像树叶在地上摩挲。我们要控制自己的欲望,物质的需求够用就好。豹子的节制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不少山地民族相信,能够亲眼目睹雪豹是无上智慧的见证。藏语称雪豹为“萨”,或“康萨”。藏地关于雪豹与法王的传说很多,民众将雪豹视同护法神的化身,坚信凡有神山、神湖、山洞、古寺之地就有雪豹在守护。

雄住雪山之雪豹,

其爪不为冰雪冻,

雪豹之爪如冻损,

三力圆满有何用?

——《米拉日巴大师歌集》

相传很久以前,米拉日巴尊者曾在西藏吉隆县偏远的山间修行。有一年冬天极度寒冷,通往山洞的小路被大雪封闭达半年之久,米拉日巴与外界失去了联系,村民们猜想圣僧可能已经在山洞里遭遇了不测。第二年春天冰雪消融了,人们结伙上山去搜寻圣僧。当他们离山洞还很远时,就看到洞口有一只雪豹现身,开始吼叫。村民们认为,圣僧一定成为雪豹的腹中之物了。当他们来到洞口时,却听到口诵道歌。村民们诧异地问圣僧:有没有看到雪豹?米拉日巴说:“我就是那只雪豹。”原来圣僧已修成正果,众人看到的那只雪豹就是他的化身。此后,当地信奉佛教的藏民自然把雪豹视为神物。

尊者道:我就是那个雪豹啊!得到心气自在的瑜伽行者,于四大有随意转变的能力,可以化现任何形状物体,变现万端,无有障碍,这一次我也是特别对你们这些根基深厚的徒众显示了这点神通,你们应对此事守密,莫对人言。这里的“三力”是指雪豹或老虎具有三种威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豹子的爪通达内心,既是力量的终结点,也是被大手印抚摸剩下的火焰。

因此,雪豹在高原上具有一切造型也是不过分的,它甚至成为一些民族的图腾。除了它踞守着距离天庭最近的巴比塔,它的生活,就等于展开了一幅得道地图,它现身时,人的心灵总是在惊悸,莫非是密勒日巴大师在考验我的定力?

藏地经文记载说,一千年前有一位伟大的瑜伽僧名叫德鲁托布·僧叶·耶西,骑着一头会飞的雪豹来到尼泊尔的“水晶山”,把信徒从山神统治的野人变成了佛教徒。但是山神有蛇精助威,与之恶斗,雪豹再生一百零八次才终于打败山神以及伥鬼。雪豹犹如雪地苦修者的奥义那样令人难以索解,它既是问题,又是答案。雪豹有一双大脚,前肢五趾、后肢四趾,前足比后足宽大,这近似于灵活的“前轮驱动模式”,浮力可以使它飞纵而起,仅仅在雪地撒落几朵雪莲花。那和身子一样长的粗壮尾巴高高飘扬,我估计西王母使用的豹尾应该是绝对主义的雪豹。由于雪豹的舌骨基本上已骨化,而豹属动物的舌骨中部为韧带性软骨,所以狮虎等能大声吼叫,雪豹却只能嘶嚎。雪豹眼虹膜呈黄绿色,强光映照之下,瞳孔缩为细线,宛如雪线或藏红花的经脉。典型藏地雪豹的眼睛是雪白的,而在夜色中放着绿玉之光,那是它必须与环境融为一体的变相,也许瞳仁恰是雪莲的花蕊。除了茫茫雪域和玛尼堆,我实在想象不出它希望看到别的什么。

雪豹是雪地绝对的权力。许多北亚部族的萨满教巫师长期认为雪豹是冻原上最优美和最迅速的猎人。许多时候这些部落的战士会在激烈的战斗中模仿这种大型白色猫科动物。另外,萨满巫师们有时会创造法术令战士暂时性的获得雪豹的敏捷。但是由于这些法术是暂时性的,很多时候这些法术会在不恰当的时候失效。但是据说,有一群萨满巫师曾秘密聚集以研究如何更好的产生雪豹的敏捷能力。几乎一年里他们没有回到部落,只是忙碌的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雪豹的魔法上。然后有一天,这些萨满巫师回到他们各自原来的部落,每人带着一个银质的小项链,下面挂着一个好像雪豹爪的挂饰。这些萨满巫师把这个挂饰交给他们各自部落最强大的战士。当一围上这个战士的脖子,雪豹的敏捷就充满了他们强有力的躯体。从那以后,雪豹护符,这是它后来的称呼,就成为了野蛮人部落中最珍贵的宝物。只有最有力的战士才有资格佩戴他,而有朝一日能佩戴上雪豹护符成为了所有年轻战士的目标。

雪豹是放大了的猫和缩小了的老虎,它综合了战士和哲人两种角色──既在一定高度生活,又到低处去捕猎──它是根与翅混合的灵兽:小巧,敏捷,双目如炬,克制着高傲的兽性。牧民们说,雪豹捕食岩羊、麝、鹿、雪兔等兽类,只有当食物严重缺乏时,它才闯入人类的羊圈,只袭击其中的一只,绝不会像狼那样乱咬一气。它本性中的残忍转化为无与伦比的节制和风度。一旦它的胃口得到满足,立刻目光柔和,步履翩翩,温文尔雅如同一位谦和的王子,然后回到雪山上去沉思默想。在它小小脑袋里渐渐明亮起来的也许正是哲学家绞尽脑汁的问题吧。

置身自然,

人的一切都应该是干净的,

无论是面孔、衣裳,还是心灵和思想。

——契诃夫。

海明威在他的小说里提到的乞力马扎罗山顶巅的那头豹子,并不是雪豹,连非洲豹也不是,因为非洲豹不可能冒险涉足雪线之上。西高峰叫“鄂阿奇—鄂阿伊”,即上帝的庙殿。“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作过解释。”其实,小说家把自己的灵台搬到了非洲第一高峰上,至少与“上帝的庙殿”比邻而居,那么在此出没的动物,必定得具有君临万物的气概。雪豹是一个突袭作家灵念的动词,它出现,他看见,他说出,仿佛一朵突然的雪莲要吐露天庭的秘密,如此而已。

中亚国家称雪豹为Irbis,或“查汗尼瑞斯”(蒙语:白色金钱豹)。前苏联将登顶共产主义峰(米)、列宁峰(米)、卡季尼夫斯基峰(米)、汗腾格里峰(米)和托木尔峰(米)视为极大勇气和英雄气概。所有实现五座山峰登顶的登山者将会被授予“雪豹”称号。

在瑞典人斯文·赫定的亚洲腹地考察记录中,他注意到野骆驼、塔里木虎的罕见身影,但雪豹却从他修长的指缝里成功逃逸,雪豹像传说一般,融化在单筒望远镜的焦灼当中。因此,它一直没有在西语的舞台正式现身。偶尔突入欧洲人想象空间的雪豹,至多是它浮在冷空气中的嚎叫,叫声类似于嘶嚎,不同于狮、虎那样的大吼,也没有云豹那般嚣张。

美国自然主义作家、学者彼得·马修森的《雪豹:心灵朝圣之旅》一书记录了年9月底,他和乔治·夏勒沿安纳普尔纳山往西,再顺着卡利甘达基河北行,然后往西往北,绕拉吉里峰群越过坎吉罗巴山,最后到达多尔帕高原的过程。既然书名是雪豹,那精怪的雪山神兽,在无数次瞻望里,终于罕见地露出了模糊的尊容。其实,夏勒在此之前也仅见过两次雪豹。他成功拍摄到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的雪豹照片,这成为全世界公认的第一张雪豹照片。

距离斯文·赫定的足迹百余年以后,卓越的博物学家乔治·夏勒在中国西域考察时注意到一个事实,在亚洲腹地之上,在藏羚羊云集的岩石后面,总有壮丽的旗云俯身而过。也许某一天,他发现旗云的一角突然异动起来,出现了反向的飘荡,他终于区分出,那是一头活在云朵里的豹子。在他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提供的文章中,雪豹的身份逐渐得到了比较清晰的确认。

雪豹是食肉动物栖息地海拔高度最高的一种,在人力难以企及的区域,它们在强烈的直射光线下造型,并赋予环境一种出尘的姿态,就好像它们是在等候来自空中的召唤。它的分布范围和栖息环境主要有4种,即高山裸岩、高山草甸、高山灌丛和山地针叶林缘,它从不进入森林之中,那显然是另外霸主的领地,尽管它在不同季节之间有沿山坡垂直迁移的习性,夏季栖息的高度大多在米左右,偶尔在平原地区也有它的踪迹,但它始终将冰雪覆盖的峰巅视为自己的巢穴。如此大范围的上下,必须具备一种傲视的技能尤其是速度的天赋。有一个数据可以说明一些实情,雪豹面对3米的高崖可以一纵而上,一跃可以跳过15米宽的山涧。尽管具有如此异能,但它总是缺乏表演的心情和胆量。

一切珍稀的灵兽,一切伟大的创造,

均是出于上帝的精选。

对于人类来说,

拥有和雪豹一样被选择的勇气和魄力,

永远为时未晚。

雪豹的体型大小和外形与花豹相似,但体毛长度、毛色、花纹以及尾巴的形状等都与豹不同。体表被毛特别细软厚密,背部毛长约2寸,腹部的毛更长,类似裙裾的雷丝,全身呈灰白色,略掺杂有浅灰与淡青,且满布了黑色的斑。

奇怪的是雪豹尾巴在比例上简直是一个异物,约与体长相等。尾巴特别蓬松肥大,尾梢也不呈尖细状,走起路来特别显眼。有的雪豹尾巴过于粗大而养成了盘尾的习惯,久而久之形成卷曲的圆圈。这种造型对猛兽来讲并不是一件好事,这容易让我们联想到维多利亚时代的鲸骨长裙。但造物主赋予雪豹的尾巴必定含有启示和功用,最直接的效果是,每当它急速地在雪地奔驰,下陷的重力总可以被宽大垂长的尾巴分担,并在身后铺开,使得它不至于下陷过深,并迅速从雪面获得再次上跃的作用力。这样看来,雪豹就像一匹从雪原滑行而过的快艇,以最浅的吃水,获得最大的速度。

雪豹主要以捕食岩羊、麝、鹿、雪兔等为主,当缺乏食物时也会袭击人类的羊圈,通常它只袭击其中的一只,绝不像狼那样乱咬一气。它本性中的残忍转化为无与伦比的节制和风度。而一旦它的胃口得到满足,立刻目光柔和,如同一位苦修者,然后回到雪山上去沉思,去思考雪原如何开出莲花,石头如何孕出玛尼堆,土壤如何预谋贝母,去观察白云如何飞舞成经幡。

雪豹平时独栖,仅在发情期才成对居住,一般各自有固定的巢穴,设在岩石洞或乱石凹处,大多在阳坡上,往往好几年都不离开一个巢穴,这显示了它们恋旧的品行,这种德性与高地的时间具有同构性质,均是在一种胶着、凝聚的氛围中展开回顾和观察的一角。雪豹已成为高原动物保护的“旗舰”物种,随着保护的高效,渐渐地进入了公众的视野。不过,作为野兽,雪豹永远保持着和人类的距离,按照法国作家西尔万·泰松和摄影师文森特·穆尼耶的话来说——雪豹就是想让你以为它消失了,彻底找不到它。这种若即若离的感觉,极大地激发了人类的好奇心,成为它的忠实粉丝。

像所有猫科动物一样,雪豹喜欢清洁,清洁是什么?清洁的精神就是美。这种清洁的精神是人类所追求的境界。人类能向雪豹学习,这表明人类依然有救。看哪,雪线之上走动的雪豹如一枝火焰,在荒凉和高寒中灼灼盛开,使我们获得了一种参照,一种砥砺。

当人说出“雪豹”二字,表明他的有所选择,这正如上帝在十三世纪选择了一头“豹子”,仅仅为了让它成为但丁《神曲》中的一个词。一切珍稀的灵兽,一切伟大的创造,均是出于上帝的精选。对于人类来说,拥有和雪豹一样被选择的勇气和魄力,永远为时未晚。

如果我们认可拯救雪豹是人类的道德责任,

则必须拿出全部的知识、热情、坚韧和合作精神,

激励政府与当地社区解决生态问题。

我们也需要信仰功到事成。

届时,雪豹将守卫群山,直到永远。

——动物学博士,猫盟科学主任刘炎林

插图/YvesFagniart

责任编辑/祁小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99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