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藏羚羊 >> 藏羚羊的繁衍 >> 森郭服饰代言牧民新生活金台资讯
图为穿着森郭服饰的改则少女。记者索朗仁青摄
金秋时节,先遣连走到哪里,就帮助群众整修畜圈,挤牛奶,打酥油,剪羊毛,拾柴火,放牧,照料牛羊等。金秋最繁忙的时节,正是接触藏族群众的好时机,在共同劳动中,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建立起了平时无法建立的感情,同时掌握了不少社情,还学会了藏语。
全连同志学习藏语文的热情越来越高,他们请连队藏族翻译乔德录和扎西彭措当教员,用一块木箱盖板做黑板,用烧过的木炭做笔。黑板上写着藏文字母和单词,大家一个字一个字地认,一句一句地背,还互相提问,加深记忆,有些同志连吃饭、睡觉都在背藏文单词,热情很高,兴趣很浓。
——摘自《进藏英雄先遣连》
地处羌塘腹地的改则县,不仅是“先遣连精神”的发源地,这里还流传有森郭、帮巴、改则3个部落的故事。有谚语道:“森郭部是内里的宝贝,改则部是外围的护卫者”。
这里的不少牧民,早前是从青海省,西藏昌都、那曲等地逐步迁徙而来,定居于此。
所以,改则县城流行有5种方言。
其中,森郭部落是改则一带最早的部落群体。他们自称是格萨尔王妃森姜珠姆的7户随从,在改则县麻米乡一带,驻牧定居,繁衍生息,所以称为“森郭部落”。
森姜珠姆是藏族历史传说中的绝代佳人,是英雄格萨尔王的王后。相传,森姜珠姆升天时,穿戴一袭彩虹般艳丽的森郭服饰,这个传说在改则的麻米乡、物玛乡一带代代相传,已有多年的历史。
年,森郭服饰被列为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改则县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
我们“追寻先遣连足迹”采访报道组在改则县大众路的一条小巷中,采访到了森郭服饰传承人索南巴吉,她60年一甲子的人生里程,已经与这项古老的手艺融为一体。
索南巴吉的作坊,十分艳丽,缝纫机前,3位女工在摆弄着颜色鲜艳的布料;墙上,挂着几件五颜六色的成品服饰。五彩斑斓、雍容典雅、鲜艳夺目,是森郭服饰给人的最深印象。
索南巴吉今年62岁,来自改则县麻米乡。她的丈夫拉达一家,作为森郭服饰的制作人,可以追溯至7代人。
索南巴吉在19岁嫁入拉达家之后,与这项手艺有了不解之缘,说起森郭服饰的传承情况和特点,她便开始侃侃而谈。
年,索南巴吉一家从麻米乡搬到县城所在地,丈夫拉达年去世后,她和大女儿次旦卓嘎作为实际传承人,努力继承着这份“鲜艳”的家业。
森郭服饰由红、绿、黑、黄、蓝(青或紫)5种颜色制成,也被誉为“五彩彩虹服”。主要分为布衣(主长袍)和吉布、杂布两种披肩,以及特色鲜明的长筒型彩色花帽、改良后的邦典(即围裙片)等。一套下来,吉布和杂布两种披肩和花帽的材质若采用人造羊皮,则价格大约为元左右;如果材质用传统的纯羊糕皮或成熟羊皮,辅材料再用氆氇、绸缎等,则价格会更高一些。
改则县属藏北高原核心地带,这里天高云淡,雪山绵延,广袤的草原之上,有成群的藏羚羊、藏野驴,或悠然自得,或驰骋奔腾。这里是牧人的家园,也是野生动物的乐园。
游牧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用羊皮制成袍子御寒,又按照自己的审美,丰富、改良和美化,逐步形成了森郭服饰特有的美丽和魅力,从文化的角度出发,与藏族绝代美女森姜珠姆建立了美丽而传奇的关联。
我们在县里采访时得知,也有民俗专家认为,森郭服饰是从象雄后期或者古格王朝的王妃服饰演变而来。
无论传说怎样,森郭服饰作为西藏又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得到了从国家到自治区的大力扶持和保护,其传承人索南巴吉一家,也通过传承这项古老的手艺,有了稳定的收入,走上了致富道路。
近年来,改则县也利用本地山羊绒资源,打造的“森郭”牌高端羊绒产品,不仅在县里、狮泉河镇等地开设有专卖店,该品牌也正走出阿里,走向区外。
森郭服饰,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却实实在在得到了传承与发展,它已经成为农牧民群众五彩斑斓、幸福美好新生活的代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