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藏羚羊 >> 藏羚羊的繁衍 >> 血腥,罪恶,金钱,人性,电影可可西里
年,由陆川直执导的电影《可可西里》上映,这部以纪实镜头呈现80年代的可可西里藏羚羊生态的影片,让很多观众感触很深。
影片讲述了残酷的事实,让大众知道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得来的。
以英雄索南达杰的故事为蓝本,陆川编剧并拍摄了《可可西里》,和很多片子一样,这部电影叫好不叫座,口碑好但是票房却不如人意。
影片开始,伴随着一声枪响,一名被盗猎者抓到的巡山队员就这样死去。随后镜头呈现的是异常让人痛心的场景,高原大漠上,几千头被剥了皮的藏羚羊被随意地丢弃。那是多么让人感到恐怖啊。
可可西里地区本来有几万只藏羚羊,但是因为藏羚羊的皮毛很珍贵,欧美国家又缺乏这些皮毛,于是出高价收购藏羚羊皮。于是,就这样可可西里从一个天堂变成地狱,短短十几年,藏羚羊的数量就从几万只锐减到几千只。
罪恶的藏羚羊生意让可可西里整日充满着盗猎者的枪声,于是,我们的英雄,索南达杰就自发组织了一批巡山队员,阻止藏羚羊被猎杀。因为索南达杰影响到了盗猎者的利益,所以他们残忍地开枪杀害了索南达杰。
尕玉(张磊饰)本来是个警察,为了调查藏羚羊猎杀状况,他假扮记者身份,随考察团来到可可西里——那里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含氧量极低。就在这个人类生存的“禁区”,尕玉目睹了一幕幕人性的贪婪以及人类与环境的狂暴冲突。
首先是藏羚羊保护站的巡山队员被盗猎人枪杀,接下来他们见到了悲惨的一幕:盗猎者逃走,只留下众多只剩嶙峋白骨的藏羚羊。
巡山队员在恶劣的环境中追捕凶手,最终只夺回了一部份的藏羚羊皮毛。一方面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另一方面还要与凶残的盗猎者周旋,巡山队员和尕玉面临着生死考验。
影片中的巡山队队长日泰的原型就是索南达杰,现实中索南达杰因为跟盗猎者周旋保护藏羚羊被盗猎者开枪射死,影片中日泰队长经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做藏羚羊生意的幕后老板,但是同样地不幸,日泰队长也被老板及手下开枪杀死了。
那一刻,影片和现实交汇,我不禁感叹,人的生命是多么脆弱,也为日泰队长和索南达杰这样的英雄感到惋惜。没有索南达杰的牺牲,就没有可可西里藏羚羊保护区的建立,人们会永远怀念他。
索南达杰遭枪杀之后,当地警方一直对在逃人员进行追捕。截止年,该案还有3名嫌犯在逃。年11月4日起,转机浮现,6名嫌疑犯陆续自首。
影片中参与藏羚羊生意的有这几类人,
一、猎杀藏铃羊的枪手
他们是杀害藏铃羊的“刽子手”,他们无比贪婪,为了满足个人金钱私欲,不惜对藏原上的成千上万的藏铃羊惨下毒手,可恶至极,毫无人性可言,甚至枪杀守护藏铃羊的志愿者。
为了金钱利益,他们无比残忍,漠视人的生命。看了电影的人一定都会对这些人恨之入骨,丝毫没有人性,实在是可怕。
二、靠”扒皮”谋生的当地藏人
扒一只藏羚羊皮5元钱,这在当时90年代,这是非常可观的劳动报酬,致使少许的藏人为之。一是为了生存,二环境恶化导致草原荒漠化,原先养牧放牧为生的藏人失去了主要生活来源,这部分人没有完全丧失人性,还有一些良知,至少不会杀害守护藏铃羊的志愿者。
一些特殊情况下,还能表现出人性善良的一面,如:马占林(盗猎队长的心腹,也是扒羊皮能手),让自己学医的儿子救治肺气肿的志愿者、主动告知记者要沿着他们的脚印走出沙漠...但同样非常可恶,因为他们是宰杀藏羚羊的“帮手”,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单凭猎手效率不会那么高,或许会有部分的藏羚羊免于杀害。
三、帮偷运“藏羚羊皮的藏民”
他们和“靠扒皮谋生的藏人”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可能是迫于生计。但其行径并没有那么可恶,但同样该受谴责。
这是当时社会背景下,最容易演变而成的一类人,帮忙“偷运”是他们迫于生存而采取的投机取巧行为。他们不害人,也深知该行为不该为之,这就是人性善恶之间“恶”的倾向地带。
四、守护藏铃羊的志愿者
他们非常伟大,深爱自己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物,有使命感,他们深知守护藏羚羊是一场长久、危险的志愿行动,但仍勇于为之,他们是藏羚羊的“守护神”。
他们明知危险而为之,这是一种大爱,他们为了守护藏羚羊不惜葬送生命的藏人,他们是不屈服于盗猎者被枪杀的队长、是被流沙沉陷致死的刘栋、是被大雪覆盖严寒致死的“三人”......他们可敬又可爱,令人钦佩,又令人惋惜。
《可可西里》是一部反映真实的影片,将残酷展现给观众,让我们反思生物保护与经济利益孰轻孰重,无疑这是一部好片子,给我们很深的启迪。
好在,索南达杰没有白白牺牲,在他死后的一年,国家就建立了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藏羚羊得到很好地保护,我想他在天堂如果知道这些,应该会很欣慰吧。
所以,英雄虽然倒下了,但是他的光辉历史却会永远被人们记住。这就是我观看了这部电影之后的最大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