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羊

玉见本源绘画拉近城市与高原藏区孩子们

发布时间:2022/10/24 21:51:18   

可可西里(藏羚羊)闹江画玉树市第一完全小学六年级

8月17日下午两点,“玉见本源”——玉树藏区儿童艺术公益画展即将在北京西城开幕,届时,北京观众将可以在大书智美学俱乐部、西什库31号、九思文创园三地观赏到来自青海玉树70多位藏族小学生的多幅艺术作品。

青海玉树一完小,大唐画室,藏区孩子们在进行创作

本次画展极富特色,它是迄今为止在北京乃至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次玉树藏区儿童艺术展览,由于画作的丰富性,它也是第一次通过艺术让城市人最全面地接触藏区孩子的生命体验和生活场景。有意思的是,到目前为止,它同时还是唯一一次由东部儿童作为小策展人,携手艺术家、公益人、媒体人为西部儿童所做的艺术活动。作为“西什库艺术季”的第一场正式艺术活动,它也受到西什库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全力支持,来自红墙边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还为藏区孩子们准备了各种画材带回去。

北京西城区,大书智美学俱乐部,北京孩子深度参与藏区儿童画展策划

促成此次展览极不容易。为汇集作品,来自东西部的政府、社区、美育机构、公益机构、学术机构、文创园区等进行了多方沟通,在玉树市教育局、玉树市第一完全小学、北京联益慈善基金会、北京西城区文化与旅游局、什刹海街道办、大书智美学俱乐部、西什库社区居委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社会美育研究所、王式廓艺术基金会、西什库31号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机构的紧密协调下,终于为首都人民送上一份艺术大礼。“这是一次创举!艺术打破了各种专业之间的壁垒,成就了教育、公益和艺术界的一次合作典范。”联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林风这样说。

“玉见本源”的美术作品,来自海拔米高原和贫困地区的孩子,这个展的真谛,除了让人们了解玉树、了解藏区的艺术,更让人们体会艺术创作和美育等资源极度贫乏的西部儿童的艺术挚爱与坚守,感受那种在生生不息中对美的创作的专注和执着。

藏区小学生洛松丁增正在进行作品创作

规模最大,画种最全

“玉见本源”汇集了来自玉树藏区的副绘画作品,还收集到来自藏区儿童和老师的52副藏文书法作品,更重要的是,它的作品中包括:国画、油画、水彩、版画、拼贴画等各种绘画形式,展现了藏区儿童不拘一格的艺术创意和丰富多彩的艺术技能。

最重要的是,其中有一些艺术形式更进一步展现藏区的文化。例如在拼贴画中,孩子们用来自妈妈和姐妹的民族服饰的布料进行创作。观众们将不仅能够看到孩子们纯真的艺术表达,还能在仔细观察中,发现玉树的服饰与纹样之美。

玉树布料拼贴画《节日盛装》,作者:西然措毛,三年级

作品中,更有一幅长达5米的版画,是15位藏族儿童和老师们一起创作的,他们将玉树作为三江源的历史、山河、人文融于一幅巨型作品之中,形成本次画展中一道壮丽的艺术风景。第一次仅仅是看到该作品的图片,著名收藏家唐炬先生就说“这是一幅令人感到震撼的作品,可以收藏到美术馆的。我为藏区孩子们感到骄傲!”

巨幅版画《三江源》,藏区师生集体创作

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打开了藏区孩子们的艺术视野和美学思维,也能给城市观众和孩子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激励。但这对西部的学校和老师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因为他们太缺老师了。

所幸的是,北京联益慈善基金会与著名收藏家唐炬先生携手,与玉树市教育局、小学深度合作,创建了旨在全面提升儿童素质教育的“大唐画室”,并邀请到青海著名艺术家陈有龙老师从西宁来到玉树,扎根下来为玉树孩子提供长期深入的艺术培育;同时,北京大书智美学俱乐部在充分借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社会美育研究所、王式廓艺术基金会等机构的学术建议、专业模式之后,与大唐画室一同研讨开展多元艺术形态的探索。这一切努力,才让本次全面的艺术画展得以实现。

大唐画室的老师们:中为陈有龙老师,右为他的学生多杰才仁老师

一展全览,玉树之美

在策展团队长达两个月的研究和探讨之后,“玉见本源”摒弃了那种按艺术种类布展的方式,而是在“让观众通过艺术充分体验藏区历史、风土和人文”的思路下,从玉树最原始的艺术形态“岩画”开始,到展现玉树的山川风物和生物种群,同时加入部分对当地历史文化背景的介绍;高潮部分,是通过孩子的画作全面展现玉树藏族同胞的生活风情和人文风貌;最后,还展示出藏族孩子对国学诗词的喜爱,以及他们乐观纯真的国际视野。

《玉树岩画》,作者:更尕多青,四年级

因此,当观众来到这个展,不仅仅是在看儿童们的一些画作,更是深入了解藏区的历史、地理和风物,并艺术化的亲眼感受藏区孩子和家庭的日常生活、情感、节庆、服饰等文化要素,更能体会藏区同胞与天地、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观念和心境。

“你完全能看出孩子们对自然、对万物的感情,他们发自内心潜意识的点睛之笔,往往让一些小动物的眼神透露出一种与人沟通无间的善意和灵性。”策展人、艺术家赵晓东说,“看完展,你会爱上玉树、爱上藏区、爱上高原。”

《小憩

蓝马鸡》,作者:占正松毛,六年级

东西携手,童真有情

本次“玉见本源”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它首次邀请到一批来自北京各个中学、小学和幼儿园的孩子,作为小小策展人,与艺术家、公益人、媒体人一道来更好的设计实施此次画展。

“儿童的眼光与大人是不一样的。”策展人、新浪育儿频道主编黄晓莉说,“他们看展的需求和大人也不一样。”此次展览在预展期间正逢北京暑假,仅仅挂出几幅作品,就吸引了大量孩子来观看。策展团队对此兴奋不已,决定特别邀请几位孩子一起来规划设计此次展览。

小小策展人团队在画展前的热烈互动中

孩子们会不停的去追问,比如藏族孩子吃什么、玩什么;他们也会问,画面上的这只动物究竟叫什么?蓝马鸡、黑颈鹤、藏羚羊……这些玉树三江源保护区的生物就自然而然地印在了孩子的脑海里,因为他们不是通过词语和想象去认知,而是通过美好的画面去体验。

王藤钺、张熠暄、陈思阳、杨国琦、李雨泽、杨嘉旭、方悦悦、崔周聿……这些孩子最大15岁,最小5岁,他们在策展过程中极其认真地准备着各种素材和问题,期待为玉树孩子的画展提供特别的帮助。从他们的建议中,策展团队发现了大量以往忽视的问题,例如展板的高度,以及背景信息的介绍,还有现场的互动内容设计。

据悉,画展开幕中,小小策展人还会亲自上阵,为观众们进行画作的讲解。

静静想想,看还能为玉树小朋友做点啥?图为西什库小学陈思阳,五年级

生生不已,艺术不止

“玉见本源”——玉树藏区儿童艺术公益画展

迄今为止北京乃至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次玉树藏区儿童艺术展览

第一次通过艺术让城市人最全面地接触藏区孩子的生命体验和生活场景

唯一一次由东部儿童作为小策展人,携手艺术家为西部儿童所做的艺术活动

最直接体验那些来自海拔米高原和贫困地区的孩子的艺术挚爱与坚守

东部地区并非人人尽知:曾受震灾、雪灾深重影响的玉树,其实在中国地理自然资源体系中有极其独特的位置——它是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的“三江之源”。我们和东南亚人民喝的每一滴水,都可能包含玉树对三江源头自然保护的一份努力。

这里产生的艺术作品,也深具“本源”性质——它们天生带有朴拙、天然、达观、明快的美学内蕴。而这里的孩子作品更是如此。我们透过它们,可以看到艺术的本质。艺术的本质,是一种生命力的展现。

中国画《天地间》作者:尕松达杰,六年级

当前中国的艺术教育与普及传播,即便进入了素质教育体系,但在追求经济发展已久的中国,难。在经济基础仍旧薄弱,极度缺乏美育资源、艺术老师的西部藏区,更难。

因此可见在玉树小学开展的艺术普及活动,意义有多么重大。大唐画室公益项目自年开始,在玉树已坚持五年,让几百位从未拿过画笔、见过颜料、学过美术的小学孩子们,竟能创作出如此众多的优秀作品,而且每一件都源自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源自孩子们纯真眼睛中所见的世间美好,源自他们心中对未来的憧憬和祝福,这无疑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件壮举。

《玉树锅庄舞》作者:永吉[女],六年级

但是,这些藏区孩子的艺术未来并不能让人乐观。他们在家庭要求、教学资源等各现实因素约束下,有些孩子可能在小学之后就会放弃自己的才华和天赋,完全与艺术创作无缘。也就是说,可能“玉见本源”中展出的这些作品背后,就是有些孩子今生唯一一次能学习艺术、创作艺术的机会。“当听到这样的消息,我们下定决心,要给孩子们办一次专门的艺术展,并期待能激励他们继续自己的艺术之路。”策展人、大书智美学俱乐部创始人张斌说。

策展团队的共识:这些孩子的任何一点坚持,不止反馈于自身,更是为西部、为藏区培养未来的艺术教育家和美学工作者,汇入一点涓涓细流。

与科技同往,但艺术不会消亡,正如人类的情感不会消失。“玉见本源”所展现的,和这些艺术品所激发的,必将成为一股清流之源,浇灌更广阔大地,让西部文化获得长远收益。

原文转自:雅昌艺术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158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