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羊

千里眼中的首个中国国家公园之变

发布时间:2022/10/21 9:13:23   

这是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园区曲麻莱县曲麻河乡昂拉村境内拍摄到的白唇鹿。

新华社西宁5月23日电(记者白玛央措、李亚光)苍茫的玉珠峰在风中静静矗立,扎陵湖与鄂陵湖畔的鸟类不断栖息繁衍,青藏铁路列车驶过五道梁北大桥,桥下是野生动物通道……在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内,记者看到了可集中展示高原实时风貌的“生态之窗”。

“生态之窗”建成于年6月,通过布设在千里之外的长焦距高清摄像头,可实现远距离生态实时监测,瞬间跨越12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在地广人稀、道远路艰的地方发挥重要科研作用。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地处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地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这里不仅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也是青藏高原上重要的生态与物种宝库。年,中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当地设立,一系列机构和体制改革使当地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

这是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园区曲麻莱县曲麻河乡境内拍摄到的藏羚羊。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工作人员夏连琪说,青海“生态之窗”是全国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生态实时监测系统。目前,该检测系统在三江源区、青海湖流域、祁连山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积累了大量基础数据,涵盖了冰川、冻土、生物多样性等12大专题的监测内容和项监测指标。

“以木里矿区生态整治修复为例,年至年,政府累计投入20.8亿元,矿区植被恢复好转面积达33.5平方公里,占矿区被破坏面积的90.5%。”夏连琪指着屏幕上的一片草地说。

与此同时,青海省生态环境厅还按照重点生态保护区域自然景观及雪豹、藏羚羊、中华对角羚、黑颈鹤等多种珍稀野生动物的区域分布特点,在全省规划了近70个观测点位,其中已建成37个观测点位。

记者从“生态之窗”视频数据库中看到水獭、白唇鹿、金钱豹等动物通过玉树通天河的画面,另一块屏幕上则记录了成群的藏羚羊迁徙的画面,多种野生动物活跃在三江源地区。

除了这些布设在千里之外的监测设备,常年行走在雪山、草地的生态管护员也在不断用手中的相机记录家乡的生态变化,守护着一方水土。

这是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园区曲麻莱县叶格乡红旗村拍摄到的胡兀鹫。

“小时候去山里放牛,能见到的野生动物就那么几种,工作以后发现家乡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很多都是从来没见过的。”藏族青年昂扎说。

今年26岁的昂扎,出生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曲麻河乡昂拉村,现在是昂拉村草原生态管护员。“父亲教导我要为家乡做贡献,要爱护生态环境。”昂扎说,是父亲对故乡的爱感染了自己。

6张32G相机储存卡,60多种野生动物,工作4年以来,昂扎经常拿着相机去野外拍摄。“去年9月我拍到了70多只白唇鹿过长江的场景,非常震撼。”

昂扎告诉记者,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融入每一个牧民的生活中,记录眼前的一草一木。

昂扎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园区曲麻莱县曲麻河乡昂拉村境内巡山。

年11月,《青海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年)》颁布实施。该项措施对青海省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现状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关键区,提出保护战略、优先行动、优先项目等,为青海未来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指南。

如今,从生态管护员完成人工监测,到“生态之窗”实现实时监控,中国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变迁被“千里眼”记录在册,科研人员和当地民众通过多年努力向人们展示出最实时的高原景观、最真实的野生动物生活日常以及最朴实的环保理念。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青海省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种,其中74种属于国家级保护动物。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普氏原羚、雪豹、喜马拉雅旱獭、岩羊等为青藏高原的特有种,有许多种已列入全球珍稀濒危物种。(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153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