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羊

世界环境日边关,动人绿色风景后的绿色身影

发布时间:2022/9/10 20:39:56   

6月5日,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确定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眺望一座座边关军营,从三江源头到南海岛礁,从西北大漠到藏北高原,一茬茬戍边战友“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他们在创建绿色营院的同时,积极参加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留住自然生态美景,造福边疆群众。今天,我们采撷一组边防军人保护驻地生态环境,为建设美丽中国作贡献的生动镜头,以此向那些“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的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者、实践者致敬,共同迎接第47个世界环境日的到来!

南沙永暑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乔宇飞摄

■边防官兵参加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报道

边关:绿色的风景最动人

与美丽同行

■陈小菁

6月5日,世界环境日。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向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发出了进军号角。

今年,我国确定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再次向世人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理念。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我们把目光投向祖国的边陲。

初夏,青藏高原可可西里,藏羚羊成群结队,神态安详地前往栖息地产仔。上世纪80年代,一种叫做“沙图什”的奢华披肩走俏欧美市场。不过,制作一条披肩,要付出3至5头成年藏羚羊的生命。这带着血腥味的美丽,一度助长了肆无忌惮的猎杀行为。如今,在藏羚羊迁徙的途中,一群群边防军人日夜巡守,呵护着它们的安全。

内蒙古阿拉善边防,一排排绿树挺立在沙漠边缘。上世纪90年代,这里的沙漠迅速扩张,仿佛“悬”在京津冀头顶的巨大“沙盆”。今天,这里风沙少了,植物多了,一路绿色一路景。这“绿肥黄瘦”的变化背后,有着边防军人愚公移山般播种绿色的身影。

眺望一座座边关军营,从三江源头到南海岛礁,从西北大漠到藏北高原,一茬茬戍边战友“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他们在创建绿色营院的同时,积极参加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留住自然生态美景,造福边疆群众。

美丽青山,幸福蓝天。今天,我们采撷一组边防军人保护驻地生态环境,为建设美丽中国作贡献的生动镜头,以此向那些“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的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者、实践者致敬,共同迎接第47个世界环境日的到来!

玉树骑兵连冒雪在三江源参加植树。文明摄

1、三江源

你扎根的地方,已绿树成荫

■段青杨磊解放军报记者贾保华

5月中旬,三江源雪花纷飞,西部战区陆军某旅玉树骑兵连官兵在结古河畔的“军民林”挥镐扬锹,在滩涂上植下一片新绿。

三江源被称为“中华水塔”,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于此,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然而,这里平均海拔米以上,地表下不到半尺就是冻土层,树木成活率低。

为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玉树骑兵连官兵数十年如一日,扛铁锹、抬树苗、上荒山、入牧区,在训练执勤之余播种绿色。

连队司务长廖伟入伍15年,在植树方面特别用心。他总结出一套能大幅提高树苗成活率的种植方法:先用火烤融化冻土层,再深挖树坑,然后将牛羊粪和腐熟土深埋进坑里,树苗栽好后,再用棉絮和布料包裹起来保暖。

“连队有个传统,每年新兵入伍,都要栽下‘扎根树’。随着一茬茬官兵接力种植,这片绿色如今向更远的荒原延伸。”廖伟说。

在植树队伍中,一位两鬓斑白的老兵格外引人注目。

他叫苟忠孝,已经退伍30多年了。这次,他专程从咸阳老家赶回老连队,与官兵一同参与植树。

苟忠孝清晰记得,30多年前,自己第一次来到玉树时,目之所及只有“枯草黄”和“雪山白”。除了夏季到驻训地能看到短暂的草原美景,一年里大部分时间都看不到绿色。

如今,看到营区内外生态环境的变化,苟忠孝不胜感叹:“是一代代高原官兵用青春和汗水浇灌出了这片林子,战友们就像这些树一样,把自己的根深深扎进这片土地里!”

连长王育龙说,多年来,连队先后组织官兵在三江源头和江河两岸的宜植区,累计栽种各类树木5万多棵。在官兵与当地群众的不懈努力下,营区周围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

在现场的植树队伍中,还有一些来队探亲的官兵家属,指导员范文秀的妻子黄珂珂,就是其中的一位。

7年前,黄珂珂第一次来队探亲,就赶上了植树活动。那天,在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纪念碑下,她和丈夫携手种下一棵“同心树”。

“此后,这一做法成了连队的传统,每一位来队探亲的官兵家属,都会和丈夫一起种下‘同心树’,让‘爱的种子’在江河源头生根发芽。”她说。

年,玉树发生地震,连队营房受到损毁。在重建营房时,10多棵官兵早年栽种的树,被规划到新建营区营房地基内,需要砍伐。

得知消息,连队战士们流泪了:“宁愿不住新营房,也不能砍伐一棵树!”

后来,上级修改了规划方案,保住了大树。如今,这些树长得越来越粗壮,春夏秋冬与连队官兵做伴。

连队营区里最大的树,树龄已有50多岁了。这棵大树的背后,承载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连队军马卫生员赵文昌随队参加剿匪。不顾高原缺氧,不管风雪严寒,他和战友拼死与匪徒战斗。不幸的是,在连夜追击匪徒的战斗中,赵文昌壮烈牺牲。

为了纪念烈士英灵,在赵文昌长眠的地方,战友们含泪种下一棵树苗,给它起名为“文昌树”。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玉树骑兵连官兵先后在营区种活了黑刺、红柳等7个品种的树木余棵,使营区绿化率达到80%。昔日寸草不生的营区,而今变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的生态家园。

“守卫在江河源头,我们有责任守护好这里的一草一木,让祖国的母亲河更加清澈、美丽。”连长王育龙说。

一道道绿色屏障,固锁着三江两岸,给雪域高原注入了生命与活力。

策克口岸边防连官兵悉心栽种红柳。张琦摄

2、阿拉善

戈壁绽放“红柳花”

■郭卫城张仁涛殷鹏钊

春夏之交,驻守内蒙古阿拉善大漠深处的策克口岸边防连官兵们,开始栽种红柳。

连队驻地气候恶劣,沙尘肆虐。绿,是戈壁滩上最奢侈的颜色。

许多年前,连队周边尽是漫山黑石和枯黄戈壁,连骆驼刺都难觅踪迹……如今,营区前一棵棵红柳迎风而立,诉说着连队官兵一个个关于“顽强”的故事。

那是多年前的一个春天,巡逻途中,列兵王淼在山坳中发现了几株野红柳。很长时间没见过绿色的他说:“要是在连队也能看到红柳,真是太幸福了。”

这句话,让班长刘旺来萌生了“移植红柳树苗”的想法。在连长支持下,大家很快在营区前的空地上,栽上了10余株红柳苗。

从那时起,大家育种、除虫,日夜精心呵护着树苗的成长,那一排红柳苗最终在营区“安家”了。

那年“五一”小长假,四级军士长李校董的妻子来队探亲。临别前,她对丈夫说:“我想在营区里栽棵树……过几年,带着孩子回来看看。”

李校董不假思索:“就种红柳吧!”红柳,象征着爱情的忠贞不渝,它扎根戈壁,像极了戍边军人。如今,在连队官兵栽种的一排红柳旁,夫妻俩种下的那株“爱情树”,在大漠风沙中经受考验,长势愈发喜人。

新疆军区某边防团官兵放飞救助的苍鹭。

在营区内还有一棵“成才树”,树的主人是排长王洋。

新兵下连刚分配到连队时,望着茫茫戈壁,王洋的心凉了半截。一次在戈壁深处巡逻,沙尘暴突然袭来。“卧倒!”班长大喊一声,他们赶紧用衣服蒙住头,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

风沙过后,官兵互相打量,发现个个都成了“泥塑”。不远处,几株红柳傲然挺立。

“那是红柳,是一种品性耐寒、耐旱的植物,每年七八月份还能开花。”老兵滕建波对王洋说,作为一名戍边军人,必须像红柳一样有坚韧的意志,不择地域环境,不惧风沙干旱,在戈壁滩不屈不挠地生长。

“要像红柳一样顽强成长,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成绩。”王洋亲手种下一棵红柳,与它一起成长。转眼11年过去了,从新战士到班长,从战士提干成为排长,他不仅适应了艰苦环境,还成长为连队“执勤能手”。

又到了植树的季节。新战士郭昊接过排长陈凯手中的树苗,与战友一同栽种属于自己的“成才树”。

“谁说大漠没有绿色,我的军装就是春天的风景。谁说大漠没有鲜花装点,我的笑容就是绽放的鲜花。”王洋说,这是战友们最喜欢的一首歌。

西藏那曲军分区官兵在羌塘草原巡逻。古修宇摄

3、那曲羌塘

还“高原精灵”一片宁静家园

■陈浩

时至初夏,藏北羌塘仍是一片冰雪的世界。这里平均海拔超过米,是藏羚羊的重要栖息地。

每年这个季节,成群结队的藏羚羊便会迁徙至水草丰美的栖息地产仔。连日来,西藏那曲军分区组织多支巡逻队深入无人区巡逻,守护正在迁徙途中的藏羚羊,严防盗猎事件。

在硼双公路大桥处,数十只藏羚羊正在穿过道路,前往百公里外的色林错地区。这是藏羚羊产仔迁徙的主要通道之一。

“停车!”发现正在迁徙的藏羚羊群,带队的双湖县人武部参谋索朗旺堆,立即让司机把车停在百米开外。

西藏那曲军分区巡逻队官兵拍下的藏羚羊。

他叮嘱驾驶员:“不要鸣笛,以免羊群受到惊吓。”待羊群安全通过公路,车队才继续往前巡逻。

藏羚羊,被称为“高原精灵”。上世纪80年代以来,猎杀藏羚羊的犯罪活动一度猖獗,其种群数量从20多万只锐减到几万只。

“最猖獗的时期,盗猎分子开着卡车进入羌塘地区,一次作案捕杀上千只藏羚羊。”说起盗猎分子的犯罪行径,索朗旺堆十分气愤。

车队沿公路行驶,两辆运送货物的卡车迎面驶来。人武部民兵帕得走上前,示意对方停车。

“请出示证件,配合我们检查!”随后,帕得和两名战士登车检查,在确定无可疑情况后,予以放行。临别时,他用藏语叮嘱卡车司机:“不要驱车追逐野生动物。”

藏北地区人烟稀少,是众多珍贵野生动物繁衍生息的家园。双湖县人武部常年组织民兵巡逻,打击盗猎行为。每年夏季,藏羚羊等野生动物产仔和回迁时,他们都会严格管控来往车辆、人员。

这些年,他们还与地方林业局执法人员密切合作,先后20余次协助破获盗猎走私案件。

在双湖县人武部,土生土长的藏族干部尼玛曲加告诉笔者,由于交通、通信落后,在11万余平方公里的羌塘草原上,仍有一些官兵无法巡逻到的盲区,这也给反盗猎任务增加了难度。

每年冰雪消融后,巡逻分队都要徒步翻越两座海拔多米的雪山,前往无人区巡逻。双湖县人武部上士陈小文,讲起一段难忘经历。

东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官兵为驻地添新绿。

年初夏的一天,还在安多县人武部服役的陈小文和战友踏上巡逻路。

在大家刚开始攀山时,陈小文发现不远处一群觅食的野驴,正往铁路桥上走去。经常在这一带巡逻,他知道这个时间段会有列车通过。

“快拦住它们!”陈小文大喊一声,率先往山脚下冲去。

此时,战士董赵虎一脚踩空,跌入雪窝。时间紧迫,他焦急地对前来施救的战友们说:“先别管我,排险要紧!”

随后,陈小文和战友们兵分两路,封控桥口要道,驱赶野驴群,最终有惊无险。当官兵们赶到雪窝救起董赵虎时,他的手脚都有些冻僵……

年,国家决定在青藏公路沿线设立野生动物保护站,双湖县城与普若岗日冰川之间的“亚阿莫检查站”建立了完善的反盗猎巡守制度。

今天,羌塘草原上再也听不到盗猎者的枪声,境内藏羚羊等高原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逐渐恢复。

“刚开始巡逻时,很长时间连一只野生动物都看不见,大家的心都凉了半截。”陈小文说,“以前巡逻遇上游客,他们都是问我‘藏羚羊在哪里,长什么样’,我们只能把照片给他们看。现在不同了,游客会说见到了十多只……”

“这让我觉得,我们的坚守和付出,非常有意义、有价值!”他开心地笑了。

东门礁守备队上等兵陈伟正在设置白鹭“淡水供应点”。

4、南沙东门礁

一行白鹭,翱翔在蓝天

■吴清任潘厚霖

南海深处,东门礁。傍晚时分,驻守礁盘的守备队官兵进行体能训练。

“报告队长,好像又有白鹭倒下了……”战士王也平指着礁石上的一个白色身影,大声喊道。

入夏以来,官兵们每隔几天就会在岛上发现死去的白鹭。

东门礁不大,却是南沙一颗璀璨的珍珠,因礁盘中央泻湖东端有一出口而得名。

登临岛礁,在黑色大理石主权碑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南沙群岛东门礁”的鲜红大字赫然醒目,飘扬的五星红旗在礁堡上空分外鲜艳。

东门连着国门。在守岛官兵心中,没有什么比守岛、爱岛责任更神圣。他们说:“我们不仅要守好祖国的海洋国土,还要保护好这里的生态环境。”

多年来,东门礁一直是白鹭的“驿站”。守岛官兵对来到礁上的白鹭,就像对待尊贵的客人一样。久而久之,白鹭也成为守岛官兵的亲密“战友”。

有一年,礁上一下飞来了10多只白鹭,专吃战士们在礁上精心栽种的菜苗。礁上淡水紧张,土壤紧缺,种菜非常不容易,人都不舍得吃的菜,怎能让给白鹭?

最终,战士们还是没忍心赶走白鹭,而在是房顶上放了一些大米,让它们食用。

还有一次,刚上礁的战士张佳新发现了一只受伤的白鹭。这只白鹭伤口已经化脓,无法飞翔。他小心翼翼地把这只白鹭送到岛礁医务室,和医护人员一起为它清洗包扎伤口……

几周后,这只白鹭的伤好了,却迟迟不愿飞走,还从海里叼起好多鱼儿扔到礁堡上,似乎是在表达对守岛官兵的感激。

守岛官兵和白鹭的故事说不完。这几天,看着白鹭陆续死亡,官兵们心急如焚。

为了查明原因,晚饭后,中队长陈浩组织大家展开了讨论。

武警兵团总队执勤五支队官兵与群众一起救助乌鸫。汪泽仁摄

“从死亡白鹭分布的地点分析,好像也没啥规律”“是不是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造成缺氧”“会不会发生疫情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时也没讨论出个结果。

第二天,值班战士找到陈浩报告说:“岛上淡水库存紧张,我们现在要限量使用淡水了……”陈浩一拍脑袋,突然醒悟:“哎呀,白鹭也会缺水啊!”

岛上已经一个多月没下雨了,以往,这些白鹭都是饮用雨水……想到这里,陈浩赶紧与战士们商议,为白鹭安置“淡水供应点”。

“这个主意不错!”大家说干就干。

他们先在牙缸、玻璃瓶等器皿中盛满淡水,再将盛水的容器固定在礁石上,或半埋在沙土中,以免容器被海风吹倒。

一连多日,大家顶着烈日,为每一处“淡水供应点”加水。一个星期过去了,岛上再没有出现死去的白鹭。

又是一个傍晚,官兵们在岛上进行训练,几只白鹭伴随着大家的脚步,翱翔在蓝天白云之间。

南沙永暑礁官兵维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乔宇飞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94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