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研究第一次用鸟类的Cry4在实验上验证了自由基对假说。但其只是验证了关于动物磁感应的一个假说、一个机制,最多说是探秘,并不是真正的破解。真正的破解,需要多年的工作积累,慢慢地去阐明所有的细节。——谢灿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记者吴长锋母象打架、小象离群“练功”……连日来,云南迁徙象群的消息一直牵动着人们的注意力。而在象群一路向北的背后,没有指南针的它们如何做到不偏航也引发了诸多好奇。当你进入茫茫大海、走进荒漠戈壁,需要指南针、罗盘为你指引方向。而在自然界中,许多生物可以完成令人惊叹的长距离迁徙活动,却并不需要借助任何外物。比如,北极燕鸥每年往返4万公里于南北极间、可可西里藏羚羊上千公里大迁徙、黑脉金斑蝶四代接力往返北美大陆……动物在迁徙过程中,究竟是如何导航和定位的?就在6月底,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以封面形式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谢灿与英国牛津大学、德国奥登堡大学等实验室组成的国际团队一项重磅研究发现,迁徙鸟类的隐花色素cryptochrome4蛋白(以下简称Cry4)比非迁徙鸟类中的Cry4磁场敏感性更强,揭示了由Cry4介导的磁感应机理,很可能就是长期寻找的磁传感器。动物地磁方向感的三个假说“动物究竟是如何感知强度约0.4—0.6高斯左右的微弱地球磁场进行迁徙,一直是个未解之谜,因此被《科学》杂志社在年列为尚未解决的个前沿基础科学问题之一。”谢灿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过去数十年里,科学家们都在找寻动物身上的“指南针”究竟源自何处,但截至目前,没有任何一种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动物迁徙和生物导航中的所有问题。事实上,随着迁徙鸟类能感知地球磁场的证据陆续被找到,科学家们逐渐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