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藏羚羊 >> 藏羚羊的形状 >> 长江流域实施十年禁渔期,水中有什么变化2
人类社会始终在发展,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难题,随着我们的生活区域不断扩大,自然环境遭受到了不可修复的损伤。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很多动植物都走向灭亡,自然环境也开始变得恶化起来,近年来的各种自然灾害便是最好的说明,人类始终都要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否则再怎么发展也无济于事。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可可西里》,剧中真实再现了盗猎者的凶残一面,藏羚羊当年险些灭绝。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很多都是人为原因导致的。对此,国家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护各种动植物,对违法盗猎者予以严惩。
众所周知,长江和黄河都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两大流域也孕育了中华文明,它们都被称为“母亲河”。其中长江作为世界第三大长河,自西而东贯穿了中国中部地区,它对于我们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古代时期,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养育了无数人,人们的生活用水、农业生产用水等都是取之于此。随着时代的发展,长江水域不断被开发,其主要还是经济价值,如水运、渔业等。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很多人开始不断向长江母亲索取。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长江水域也遭受到各种工业污染,长江中的鱼类更是被过度捕捞。水域环境不断恶化,加上人类的过度捕捞,直接导致很多鱼类走向灭绝,如“水中大熊猫”长江白鲟,它在年12月宣布灭绝。长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江水中哺育着种鱼类,可是现如今却面临着鱼类资源濒临枯竭的问题。在过去几十年快速且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下,长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很多人都竭泽而渔,采取“电毒炸”、“绝户网”等非法作业的方式,使得鱼类资源越来越少,生态越捕越来越差,并且形成渔民越捕越穷的恶性循环。
在情况最差的时候,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甚至达到了“无鱼”等级。实施禁止捕捞政策,让长江休养生息,迫在眉睫。自年以来,长江流域已经开始实行每年3-4个月的禁渔期。可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禁渔期结束后,很多人都开始疯狂捕捞,他们将禁渔期未能赚到的部分,全部都转嫁到捕捞期。唯有十年禁捕,才能给长江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可能有读者会产生疑问,水中的各种鱼类都可以人工饲养,为何要如此看重野生渔业资源?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鱼类在人工饲养的过程中会不断退化,野生的鱼则能够起到鱼类基因库的作用,为了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保证野生动植物的长远发展。年是长江“十年禁渔”的开局之年,在此之前已经开始实施禁渔政策,今年则是将制度更加完善化。经过几年的禁渔,长江水域如今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根据报道,2大罕见生物再次频繁出现在长江水域,这明显是一个好兆头。
罕见的长江江豚近段时间频繁出现在江面,江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根据年的调查统计,长江江豚仅剩头,并且在长江水域也很少能看到它的身影。如今禁渔政策颁布后,长江江豚的生存环境更好了,它们的身影也开始出现在长江流域。还有一种罕见的鱼就是长江达氏鲟鱼,这种鱼在上世纪80年代数量开始急剧下降,保护级别为极危。过去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的污染,达氏鲟鱼一度“消失”在长江水域,直到近几年的禁渔政策出台,达氏鲟鱼才又得以进入人们的视野中。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看似简单的几个字,却蕴含着大道理。希望大家都能够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