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羊

高原上密布的青藏铁路桥网带

发布时间:2023/4/7 18:22:52   
中科白癜风医院践行公益事业 http://m.39.net/news/a_6355215.html

文:上沙沃

图:来源网络

这里天地一线,晴空万里,色彩清晰得仿佛油画,令人心灵震爆,放眼望去,高低起伏的丘陵像荒原上跳动的音符,以平均海拔多米的高度,谱写着青藏高原的壮美。

天空之下,自由奔跑的野耗牛、敢和汽车一较高下的藏野驴、成群结队的藏羚羊、不避人的孤狼,表情多变敦厚呆萌的旱獭,高原处处充盈着和谐美粗狂美。

全长公里、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像一条美丽的彩虹南北横架在高原。青藏铁路一条神奇的路,北起青海西宁,南至西藏拉萨,被誉为“天路”,带我们走入青藏高原。

“一、二、三、四、五……”沿着青藏铁路一路南行,高原天气就像娃娃脸,不时遭遇暴雨、狂风、冰雹。让人们应接不暇的是一座座飞架在草原、荒漠、雪线、高山、沟壑上的铁路桥。有人用“正”字在笔记本上记录桥梁数量,并用手表记录看到桥梁的间隔时间,结果发现,大约不到15分钟就能看到一座铁路桥。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42公里,总共有675座桥梁,桥梁全长159公里,相当于每7公里铁路中就有1公里的桥梁。以桥代路是解决冻土问题的技术突破,也形成了独特的高原风景线。

在青藏线上,通天河特大桥、开心岭特大桥、长江源特大桥、拉萨河特大桥,仅冠以“特大”称谓的桥梁就不下十座。这些桥梁一座座姿态各异,有的就像巨龙腾空,飞跨两山之间;有的恰似卧龙低吟,与青藏公路相依相伴;有的如同潜龙破空,穿越巨大的高原山体奔腾而出;有的盘根错节,与公路桥交相辉映,仿佛高原上密布的“桥网带”。

铁路出了德令哈后,沿途完全是一片戈壁荒漠的景象,很长一段都见不到人烟,只有被称为骆驼草的棘刺,一丛丛互不相连,其间布满尚不太厚的黄沙,远处山脉起伏,山上隐隐现出血红的色调,景象苍茫浑荒。

国道渐渐与铁路并行,可见青藏线最壮观的景象之一万丈盐桥。万丈盐桥坐落在距格尔木60公里的察尔汗盐湖上,全长32公里,桥的两面分别是东达布逊湖和南北霍鲁逊湖,这一段铁路的路基完全由各种盐的结晶体铸成,是一种难得一见的奇观。

高原强烈的阳光下,盐湖闪烁着迷人的光彩,白茫茫的晶莹光滑的盐海一眼望不到边,铁路从此之上笔直平坦地架过,似梦似幻在盐湖上行使时,会经过格尔木盐场和察尔汗钾肥厂,这里出产被誉为盐湖之王的珍珠盐,也是中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年产万吨。

从格尔木一出来直到翻越唐古拉山口,火车继续深入昆仑山脉中,从车上看周围的山已不再是之前所见的绵延起伏,而是高大雄俊,过了纳赤台就是玉珠峰站,在此可以看到也被称作可可赛极门峰的玉珠峰,远眺犹如玉龙腾飞山顶上终年不化的冰川和雪,造就了一道昆仑六月雪的奇美景观。

昆仑山下三岔河特大桥,是青藏铁路第一高桥,桥高52米,均匀相隔的水泥桥墩远看十分“修长”和“挺拔”。两边的桥墩非常粗大,约需三人才能合抱。桥桩深入地下数十米,穿越整个冻土层,当初施工的难度之大不难想像。

三岔河大桥地处海拔多米的高山峡谷中。这里冲积地层形成的峡谷,犹如利斧将一座高山从中劈开,三岔河大桥的两端就悬架在地势陡峻的山崖之上。三岔河大桥全长.19米,是青藏铁路全线最高的铁路桥,共有20个桥墩,其中17个是圆形薄壁空心墩,墩身顶部壁最薄处仅有30厘米。

青藏铁路第一长桥是清水河特大桥,清水河大桥位于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缓冲区与核心区的交接地带,跨度30多米的两座巨大桥墩之间,根本看不到这座长达11.7公里的大桥头尾。两旁白茫茫一片全是冻土层,牦牛、野驴、黄羊在雪地里肆无忌惮地穿行。

清水河大桥穿越了可可西里无人区,同时也穿越了世界铁路史上罕见的千年冻土层。这里的冻土厚度达20多米,且含冰量高,分布范围广。在桥梁建设过程中,为了保持桥墩的温度,整座大桥共用去了多床棉被。

这座桥梁钻孔灌注桩基础根,墩台个,下部结构混凝土施工量8立方米,耗用钢材吨,成为了青藏高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通天河大桥向下再往南走,就渐渐进入唐古拉山脉中,地势不像先前那么开阔了,连绵起伏的山峦,被披上高山草甸,柔和的像地毯铺在高原大地上。过了通天河大桥,周围的视野就开始收缩,进入峡谷地带。通天河在这里也被称为当曲,在此河谷宽广,水流散漫,完全不像西游记中所说,弱水三千,鹅毛不见底的险渡。

通天河是长江流经青海西南部、主要是流经玉树藏族自治州的名字,全长多公里,穿行于唐古拉山脉和昆仑山脉的宽谷之中,自古是西宁通往玉树、青海通往西藏的必经之渡。过去,来往频繁的汉藏使者、僧侣、信民、旅者,经常受困于这个通天渡。以至《西游记》中著名的过渡晒经的章节就安排发生在了那里。

这里是地球上最后一片没有被人类完全染指的净土,它像一位蒙着面纱的西域少女,美到世间任何辞藻都显得苍白无力。她滋养了中国几条大河的冰川,拥有宝贵的砂金矿、高原精灵藏羚羊,在恶劣环境中依然艳丽绽放的高原植物,是公认的“生命禁区”。

沱沱河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南域唐古拉山镇,这里有庞大的雪山群,海拔米以上的雪峰共有20座,永久雪线高达5米,群峰上有40条现代冰川和许多冰斗。沱沱河长江源特大桥就飞架在沱沱河沿的河滩上。

它的最上源有东西两支,东支发源于格拉丹东雪山群西南侧的姜根迪如雪山下的冰川,沱沱河出唐古拉山区后继续北流,截开祖尔肯乌拉山较低的山岗,流至囊极巴陇附近,在流到青藏公路的沱沱河沿时,已是深3米,宽近60米的大河了。

大桥位于海拔米的沱沱河畔大河融区,这里属于多年高原冻土地段,局部有岛状冻土分布,融区最大冻结度5米,全桥宛如长虹,垂挂于雪山峡谷之间,颇有“晴虹桥映出,雪岭落长河”之慨,全长.6米,共有42孔跨过约米的宽阔河床,是真正意义上的长江源头第一桥,也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的桥梁之一。

青藏铁路拉萨河大桥青藏铁路拉萨河大桥是青藏铁路重点工程之一,也是青藏铁路和拉萨市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是青藏铁路上的一座单线一级铁路桥梁,为跨越西藏自治区拉萨河而设。该桥距青藏铁路终点拉萨车站约2公里,距拉萨市中心约5公里。大桥全长.85米,最大跨度为米。

拉萨河大桥主桥采用的五跨连续桥梁和中间三跨连续钢拱组合体系和主跨采用的双层弯拱结构均为国内首次使用,当时在同类桥梁中处于世界领先、亚洲第一的地位。大桥设计结构新颖,融民族特色与现代风格于一体,建成后大桥通体白色,连续的拱形犹如一条飞扬的哈达与金色的布达拉宫遥遥相望。

拉萨河大桥设计结构新颖,造型美观,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时代气息,实现了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与环境景观的完美统一。主跨一大二小三个连拱结构,配上简洁的引桥和纯白的色彩,令人联想到飘舞在蓝天碧水间的哈达,又仿佛是雪域高原上连绵起伏的雪峰。

造型优雅的桥墩,则犹如盛开在河面上的雪莲。大桥与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拉萨火车站遥遥相望,成为圣城拉萨一道重要的人文景观。

在青藏铁路的建设中,桥梁的修建除了传统的跨江河桥梁外,还有为保护野生动物而建立的桥梁和为保护环境而修建的桥梁,这些桥梁不但凝聚着建设者的智慧,而且桥梁的科技含量也很高。

这些桥梁多用“防晒、防水、防冻、防湿、防降温”于一体的技术建成,此外,为保护藏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并解决冻土区路基不稳的问题,青藏铁路在设计施工中多次采用了“以桥代路”的办法,即美观实用,又同时兼顾了环保。

五十年代,外国人说这里是不可能完成任何工程项目的,而中国人却克服了高寒、缺氧、多年冻土三大世界性难题,攻克了无数的困难,无数的阻挡,半个世纪之后用汗水与鲜血浇筑了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的“天路”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世界上再也没有哪一条铁路能如此给人以震撼和激动,在“除了月亮之外最神秘的地方”青藏高原上,一条举世瞩目的钢铁巨龙正蜿蜒前行,它突破生命禁区,穿越戈壁昆仑,飞架裂谷天堑,青藏铁路拥有太多太多的世界之最!

年7月1日,在昔日文成公主进藏的长途路上,青藏铁路通车,被誉为“天路”。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天路”犹如吉祥“哈达”,载着雪域儿女驶向幸福梦想的彼岸。

公里的青藏铁路成为“世界屋脊的钢铁大道”,架起了“世界屋脊”通向世界的“金桥”。青藏铁路真正成为一条政治线、经济线、团结线、生命线、生态线、幸福线,各族群众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74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