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羊

林徽因的儿子逝世后,葬礼上千人送行,树

发布时间:2023/3/22 21:37:47   

他出身名门望族却选择死后从简“树葬”,他是民间致力环保第一人,他是梁思成与林徽因之子也是梁启超之孙。

他是谁?梁从诫这个名字或许大家并不熟悉,但是这个名字在中国的环保界却是举足轻重。关于梁从诫且听我们慢慢说起。

名门望族,一身浩气

梁从诫一家三代都是著名的人物,先让祖父梁启超说起,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改革维新的先驱,他与康有为联合在北京发动了“公车上书”联合请愿,是中国近代维新派重要人物。

父亲梁思成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曾完成过人民英雄纪念碑等众多国家标志性建筑物。母亲林徽因绝世佳人,曾被胡适称为“天下第一才女”。

自从梁从诫来到这个世界时,他就收到母亲为他写的一封信《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因此自带名门光环的梁从诫也在潜移默化的继承着父母的高光。

梁从诫从小学习努力,并按照父母的愿望报考了清华大学建筑系,但是很遗憾,他没有考上。

后来,他读了清华大学的历史系,并留在了学校任职,他一直认为自己有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所以他想通过教书育人来实现社会价值,这一点就像他的父亲和祖父一样,他们身上有着相似的家国情怀。

梁从诫曾经说过,从梁启超他的祖父到梁思成他的父亲,再到他梁从诫,他们祖孙三代如果有共同点的话,那就是社会责任感。

他们生长的土地养育了他们,因此他们想尽他们的力量,为这个社会、为这块土地、为这个民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回报。

出身名门,却不骄傲自居,始终心怀社会,这是梁从诫这一代知识分子的正直、浩气与博爱。

不慕名利,投身环保

“希望在我这一生里面能够给中国的环境改善贡献一份力量”,这是梁从诫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一句话,事实证明,在梁从诫以后的人生中,他一直践行着他的誓言。

从大学毕业后,梁从诫一直从事历史教学研究等工作,虽然他学的是历史专业,但是他对环境保护却很上心,他曾经担任过全国政协委员,曾提出野生动物保护法,他在担任委员期间,也去过不少地方考察,他发现很多地区为了发展不惜牺牲环境来养活当地人,这让他深感担忧。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粗放,不少地方非常贫困,地方经济只能依靠发展工业来生存,梁从诫为此积极奔走在各个政府部门之间,凭借着自身的人脉和对环境的专业考察来寻求发展与环保的平衡。

为了改善中国的环境质量,提高国家的重视程度,于是,梁从诫决定告别历史研究,专心投身环保事业。

年,梁从诫邀请学术界好友一起发出国内首个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该组织希望所有人都能跟大自然做朋友,因此取名为“自然之友”。

这个组织以“保护自然、善待自然”为宗旨,秉持着敬畏自然的态度,他们去过西北地区解救金丝猴,他们去青藏高原保护藏羚羊,他们积极投身一线保护生物工作,协助民警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为中国的濒危动物生存做出贡献。

与此同时,梁从诫呼吁自然之友的成员们,应自身践行环保的职责,因此他们在出行中都尽量选择交通工具、用绿色包装和食品、并带动身边的朋友们投身环保事业。

曾经有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做一个环保主义者?为什么要成立一个民间组织?时至今日,看到现在全球气候变暖、多地因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啸、地震、山火等问题时,我们就该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梁从诫创办自然之友以来,没有人知道他曾面临着怎样的困难,在20世纪90年代成立一个民间组织这需要怎样大的勇气和破釜沉舟的决心呢。

梁从诫明白,单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他想将“自然之友”打造的更有影响力,所以,每到全国的“两会”时期,一些重要的演讲舞台,他都会积极利用,将自己名门光辉和身份象征的名片最大价值的利用,来影响更多的人。

曾经在一次考察北京的河床状况时,梁从诫面对北京某地方官员隐藏污染情况,他没有畏惧职位高的北京官员,反而就事论事,向他说着河床污染的严重性,北京官员仍然在持续狡辩,梁从诫便生气的训斥这位官员;

“你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北京官员被气的拂袖而去,而梁从诫则继续跟成员们商讨着该如何解决这污染问题。

曾经为保护藏羚羊,已年过半百的梁从诫登上海拔多米的山,亲手焚烧藏羚羊皮,他曾代表中国的环保组织与美国领导克林顿就环保问题进行座谈,他也曾被欧洲议会邀请去做关于中国环保政策的演讲,他还多次获得过数环保奖项,发表过十几篇文章,他被提名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候选人。

就是这样一位名不经传的梁氏后人,默默守护着中国环保事业。

斯人已逝,怀念伟人

时光荏苒,为中国环保事业奋斗一生的梁从诫也熬不住死神的召唤,慢慢走向了晚年。

在外人眼里,梁从诫始终都是体面的,他有着世家子弟的优雅。会跟服务他的人、照顾他的人说“谢谢”,他也会花很长时间去跟陌生的学生、学者交流关于环保的问题,也会在一些重要的会议上微笑地讲述他的环保理念。

就是这样一位值得怀念的人物,年10月28日下午,为国家环保事业操劳一生的梁从诫因病在北京辞世,享年78岁。

就像梁老先生一生奔走的事业一样,他特意嘱咐亲属,要一切从简,不要操办,他想静静地离开,以“树葬”来回报他一生的热爱。

梁从诫先生的葬礼过程很简朴,就是选择一棵树,然后将逝者的骨灰撒在树下,在树下立一块石碑以此来纪念,梁从诫先生的骨灰在家人的决定下,分成了三份。

考虑到梁先生曾就读于北京大学,而且他的家族与清华有历史的渊源,于是梁先生的家人将一份骨灰撒在了清华北大的树林里。

叶落归根,人死归乡,梁先生的第二份骨灰被撒在了故乡“李庄”,那是梁先生快乐童年的地方,最后的骨灰家人们按照梁从诫先生的遗愿,将骨灰“树葬”友谊林。

11月2日上午的昌平区十三陵国际友谊林。成片的树木在寒冷中瑟瑟摇摆,天阴沉沉的,一棵树龄大约20年,枝繁叶盛的柏树格外扎眼。

梁先生的家人围绕柏树,在树下挖开了一条环状沟,梁从诫的亲友们静静地将骨灰撒入树旁。

伴随着水流漫过,黄土覆盖,梁先生辉煌的一生就此结束。这棵柏树旁放满了玫瑰、月季、向日葵。五颜六色的花海在风中静静摇曳。

众人在主持人的指挥下向着树葬梁先生的柏树默默鞠躬,并听了“自然之友”会员牟广丰朗诵了悼诗。

这个仪式很简单,前后总共不到30分钟,对于树葬的这一新形式,在梁先生之前,很多人并不了解,但是在现场悼念梁先生的观众们,非常震撼于树葬这一形式。

这一形式非常环保且有意义,不少人在经历这次树葬仪式后,决定今后也要采取这种环保的方式回归自然,这是对环境的一种尊重,这是对资源的一种节约。“自然之友”的成员们决定在环境教育基地建一片生命林,做树葬之用。

回顾梁先生一生的事业,在梁先生创立之初,该机构没有办公室,没有招聘职员,没有多媒体宣传,也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

现在,梁先生创办的自然之友已走过了30年,尽管风雨变幻、时代变迁,梁先生的理想仍然在今天有人延续,现在自然之友已拥有超过名月捐人,他们用行动延续着环保的事业。

如果说敬畏自然是尊重,那么守护自然则是虔诚,我们需要在大自然面前谦卑一点、

科学地对待自然,只要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梁先生一生的努力。

“伟哉梁公,民间尊严。壮哉斯人,无上荣光!”徐永光在他的《民间尊严,无上荣光》的悼念梁从诫的文章中说,“我想告诉梁先生,中国NGO界因为他的人格光辉而更加光明,更有力量。” 

斯人已逝,流芳千古,纪念梁从诫,纪念我们的环保先驱。

参考资料:

梁启超之孙梁从诫在北京树葬仪式简单新京报

梁从诫曾因介入可可西里藏羚羊保护广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48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