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羊

考拉已经功能性灭绝这只是澳洲某基金会为保

发布时间:2022/8/13 18:20:38   

昨天在浏览新闻时突然收到这样一条推送:澳大利亚宣布考拉已经功能性灭绝,野生种群数量已不足8万只,很难自然繁衍。接下来的不久,这条新闻就被各大媒体转发,甚至在票圈都看到有朋友转发这个新闻。

说实话,看到这个新闻时我当场一个激灵,连忙点进去看,却是越看越觉得不对劲。我打开电脑兜兜转转找到了国外发布这条新闻的初始网站,发现事情并不像国内媒体说的这么简单。

首先,这条讯息是一个名为“澳大利亚考拉基金会”的网站发布的文章,文章标题就跟国内说的不一样,原文标题是“TheKoala-EndangeredorNot?”,并没有用一个笃定的语气来讲考拉已经怎样怎样了。

点进原文以我勉强过了四级的英语阅读了几遍,又询问了我几个研究野生动物的学者朋友,最终发现关于考拉“功能性灭绝”的论调只是此基金会为了保护考拉而发出的一个诉求,希望澳大利亚政府将昆士兰东南部的考拉濒危等级从“易危(VU)”提升为“极危(CR)”。

文章中称昆士兰环境部长宣布当地(昆士兰东南地区)的野生考拉已经“功能性灭绝”,并且认为当地考拉的保护状况应该加强,将当地野生考拉的濒危等级提升。但目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并未进行回应,考拉的濒危等级还是原本的“易危”。

也就是说,宣布考拉功能性灭绝的,不是澳大利亚政府,不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也不是IUCN濒危物种红皮书工作组,而是澳大利亚考拉基金会网站借昆士兰环境部长之口,单方面宣布的。

澳大利亚考拉基金会的主要工作是对澳大利亚的考拉进行保育,并敦促和推动澳大利亚政府加强对野生考拉的保护政策。除了这个网站之外,并没有其他更加权威的国际自然保护机构承认这件事。

但无论怎样,这个基金会的文章已经被英国每日邮报转发,也传到了我们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可以说是赚足了眼球,也许真的能够促使澳大利亚政府重视这件事,加强野生考拉的保育工作。

再来介绍一下什么叫做“功能性灭绝”。从定义方面来讲,功能性灭绝指的是一个物种不再有新的自然繁殖个体出现;不再有新的野生种群或个体的发现记录;野生种群数量下降到无法在生态位中维持其原本功能;野生个体数量不再增加,失去自然繁殖的能力,或只能近亲繁殖生出越来越弱的后代。

符合上述条件的物种才可以被称为功能性灭绝。

另外,功能性灭绝这个词是单独的大范围概念,它并不属于严谨的濒危等级单元。所有功能性灭绝的动物只要还有活着的野生个体存在,就被定义为“极危(CR)”;当它最后的野生个体消失(但还有圈养个体),该物种被定义为“野外绝灭(EW)”;如果野外和人工条件下都彻底没有了,该物种被定义为“绝灭(EX)”,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灭绝。

物种的濒危等级由自然保护联盟IUCN进行考察和制定,从轻到重分别为无危(LC)、近危(NT)、易危(VU)、濒危(EN)、极危(CR)、野外绝灭(EW)、绝灭(EX)。

分别举几个例子吧,无危物种最常见,有白头海雕、普通猕猴等;近危物种有美洲豹、藏羚羊;易危物种有大熊猫、雪豹等;濒危物种有亚洲象、小熊猫等;极危物种有扬子鳄、鸮鹦鹉等;野外绝灭物种有麋鹿、巴巴里狮等;绝灭物种有旅鸽、袋狼等。

需要说明的是,IUCN会根据物种的野生种群生存现状来对其所在的濒危等级进行不断调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年,IUCN就经过开会研究,将大熊猫的濒危等级从濒危(EN)下调到了易危(VU),这也是我们对野生大熊猫保护措施行之有效的最佳证明。

树袋熊(考拉)目前被列为易危物种,而澳大利亚考拉基金会和昆士兰州政府显然认为这个等级不足以令昆士兰东南部的野生考拉得到重视,才会有这篇单方面宣布考拉功能性灭绝的文章出现。无论如何,出发点是好的,也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62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