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藏羚羊 >> 藏羚羊的种类 >> 经过40年的努力,这些濒危物种终于降级
笔者东邪
近期,《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我国昆明召开,会议上我国向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参会人员展示了我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成果。这个缔约方大会是一种议事和决策的机制,它主要负责审查《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实施情况,并研讨通过相关战略和计划,旨在推动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在会议上,我国相关参会人员展示了一批特殊的名单,这份名单里的物种曾经都是濒危物种,经过多年的努力保护,它们的生存状况有明显的改善,还成功降级了。那么这份名单里面有哪些物种是我们所熟知的呢?这些物种的成功降级说明了什么?未来我们还需要处理哪些问题?
有哪些濒危动物成功降级?首先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根据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四十年的时间里,我国野生大熊猫的数量从原来的只增加到了只。虽然大熊猫的种群数量还是很少,但根据相关定义它的受威胁程度等级已经从“濒危”降为“易危”,但它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等级没变。其次是亚洲象,说到亚洲象很多人就联想到了从去年延续到今年的云南亚洲象群北上,这也是我国境内野生亚洲象数量增多的体现。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野生亚洲象的数量从只增长至只,其种群濒危程度也从“濒危”降为“易危”。有着“高原精灵”之称的藏羚羊是可可西里地区的珍贵物种,由于上世纪80年代疯狂的盗猎行为,导致藏羚羊的种群数量一度锐减至2万只。经过40年的努力保护,如今藏羚羊的种群数量已增至30万只。
接下来是有着“东方宝石”美誉的朱鹮,年我国科学家通过调查发现全国野生朱鹮的数量仅剩7只,这已经是半只脚踏入了灭绝的深渊。好在我国迅速对朱鹮采取保护措施,从国家到地方政府,从地方政府到县、乡、村,凡是有朱鹮出现的地方都严格实施“四不准”要求,即不准狩猎、不准砍伐树木、不准使用农药、不准开荒放炮。
经过40年的努力,我国朱鹮的野生种群和人工繁育种群数量已经超过只。还有一种似鹿非鹿、似马非马、似牛非牛、似驴非驴的生物也成功降级,它就是麋鹿。我国境内已经建立起了野生麋鹿的三大保护种群,总数量突破只。剩下的还有海南长臂猿、雪豹等濒危动物,如今已经成功脱离濒危状态。
这些动物的降级说明了什么?
这些动物的降级说明我国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所做的工作都是有成效的,曾经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如今都在逐渐远离灭绝。同时这也说明了我国对濒危动物的保护方向、保护策略和保护方法是正确的,而这些将成为接下来我国保护其他濒危物种、争取让它们逐渐降级的宝贵经验。
过去人们没有意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被眼前短暂的利益蒙蔽了双眼,被推着去做如今看来是愚昧的事情。好在我们国家意识到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在那个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的年代就已经开展了保护工作,这说明只要有坚定的决心,我们还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变它们的生存状况。
再者,濒危物种的降级还说明了我国在环境保护上的工作是到位的。如果野生环境无法得到改善,这些物种的生存和繁衍也无法正常进行。过去我们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先索取后保护的道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两条道路都是行不通的,因此换一条路走,那就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同时进行。
总结
虽然这次缔约方大会上公布的消息令人振奋,多个物种也成功从鬼门关回来,但为了进一步保证这些物种的安全以及还处于濒危状态中的物种能脱离濒危状态,未来我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例如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局部区域不稳定等等。
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需要所有国家的共同参与,地球的生物多样性才能保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