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藏羚羊 >> 藏羚羊的种类 >> 可可西里中的冷漠美学
《可可西里》中的色彩并不只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复制,而是加入了情绪情感。影片中关于色调的使用随着电影发展的基调、事件发生的环境和人物心思发生改变,运用符合情节背景的色调和色彩是陆川导演在电影中渲染冷漠美学的重要模式。
冷山
影片主要以清冷色调灰,白,黄为主。黄沙茫茫的荒野、无边界的沙漠,展现出的是一种苍茫荒凉野性之感。片子中多次出现深灰色的绵延起伏的高峰景致,辽远广阔的灰白色冰雪之景,都为画面渲染出一种强烈凄凉惨淡的色彩。影片后面,在表现巡山队员追赶盗猎分子过程痛苦艰难、自然环境恶劣残酷时,也使用冷色调,在白茫茫雪原中艰难找寻,在苍茫的黄沙地里和苦难抗争。这种冷色调给观众呈现的是沉重感,给观众述说青藏高原无人区庄严肃穆的天然之美,也将这一地狱恶劣严酷的生存环境展现得淋漓尽致。
残血
中国很多导演使用红色,来体现热烈、冲动、庆祝,红色是一种强且有力的色彩,往往给人带来神经视觉伤的刺激。开篇尕玉入藏时穿着的红色衣服,代表着热血,是影片残留的希望,预示着尕玉可能会将希望带到可可西里。
而影片中其他的红色充斥着方方面面表现的却是残忍是血腥是杀戮。例如在电影的开场一个全景镜头里出现铺满地的藏羚羊残骸,上面还残留着血让人触目惊心。
在追赶盗猎分子过程中由于饥饿枪杀野兔,举着还带血丝是兔腿在阳光下,透露着整个过程的艰苦。
在巡山队员为被残忍屠杀的藏羚羊举行天葬时,他们哼着葬礼藏曲围着火圈绕圈,画面展现橙红的火花光,这里火红的篝火不是欢愉不是热烈不是庆祝,熊熊燃烧照亮了巡山队员的脸颊,火光中脸色凝重,表情荒凉,皮肤皲裂,表现他们因为无法保护藏羚羊而自责,为没良知的狩猎者感到愤怒,他们勇敢却无可奈何。
视觉反差
影片交替使用冷暖调,使观众在视觉上形成反差,长篇幅的强调冷调是电影的冷漠美学。例如在展现两位队员走出冰冷的暴雪、看见希望的情节使用的是暖调,而紧接着却是使用冷调画面来体现尕玉和日泰艰难地在白雪皑皑中挣扎,这样的对比形成的视觉反差刺激了观众对于寒冷在视觉听觉上的感受。其次,阿旺与巡山队员们道别的大远景镜头,阿旺远远地站在黄沙上,巡山队员行车在惨白的冰面上,这里也是形成了黄暖白冷的反差。这一反差提示的是阿旺和巡山队员们在这一趟旅程中做永远的分离,他们从此将天各一方。
陆川导演在影片中用长镜头来真实表现可可西里庄严肃穆的自然之美,他对冷漠美学的驾驭在于冷色调的运用,体现在可可西里呈现出的凝重感。无论是惨遭毒害仅有血骨的藏羚羊还是无边无际的黄色荒原,是绵延不绝灰黑色的峰峦还是白雪皑皑的山地都是透过色彩来体现原生态无人区动魄惊心的美感和影片最主要的冷漠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