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羊

关于野生动物保护中若干问题的研究生绿

发布时间:2025/3/28 10:16:04   
北京中科白癜风怎么样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韦琦杨洪兰

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减少。野生动物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人类想要确保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保护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已经成为全球最为紧迫的事项之一。本文从野生动物的概念展开,对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对野生动物的价值进行了阐述,对野生动物保护实践中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从思维方式、方法创新、立法、执法水平提升、遗传资源保护、应对外来物种入侵等方面提出了一定的见解,以期对野生动物保护有所帮助。

关键词:生态,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韦琦,杨洪兰.关于野生动物保护中若干问题的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百家.年12月21日.ISSN-

一、野生动物的概念

什么是野生动物?国际上称之为Wildanimals,泛指的是一切脊椎、无脊椎野生动物。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野生动物的含义进行了界定。蒋志刚认为,野生动物的概念应该基于人类对动物的驯化利用进程,是相对于驯养动物、人工养殖野生动物而提出的。[1]马建章、邹红菲等学者将野生动物定义为生存在自由状态下,或从自然状态下进化而来经过短期驯养繁殖但没有发生变异的动物,包括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软体动物和昆虫等。[2]韩嵩认为野生动物应该包括一切自由生境下的动物和保持野生特征的人工养殖动物。[3]常纪文认为野生动物应该定义为以森林、草原等自然环境为依托,未经人工驯化的动物,包括人工饲养用于科学研究或展览但未经驯化的动物。[4]由此可知,野生动物定义应该包含两个基本内容,一是生活在自然生境,二是未被驯化,未因人类因素改变习性。

二、野生动物的现状

生物多样性作为地球生命经过40多亿年进化的结果,每个物种从产生到灭绝的自然平均寿命约为万年左右,自然状态下平均1.1年灭绝一个物种。据不完全估计,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袭扰,近代物种丧失的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倍,比物种形成速度快万倍。物种丧失的速度由每天一种加快到每小时3种。[5]第七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期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UnionforConservationofNature,IUCN)更新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红色名录”评估的物种达到个,其中个物种“面临不同程度的灭绝危险”,占比接近28%。年12月9日,儒艮、鲍鱼、柱状珊瑚等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根据新名录,所评估的海洋物种中近10%面临灭绝危险。如果以当前趋势继续发展下去,今后10年地球上将有万个物种永远消失。

物种灭绝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如果说前五次生物大灭绝是天灾后的结果,而现在在经历的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必定是人祸。不可否认,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物种灭绝本是自然规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比如一些野生动物种群本身就处于一种自然衰退的状态。但是人类活动是导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根因。自工业革命后,世界人口数量呈现指数性增长,人类活动显著改变了大约75%的陆地环境和66%的海洋环境。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剧,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了森林砍伐、荒漠化和土地开发等一系列问题。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食物来源的不确定性再次增加了野生动物的灭绝风险,食物链的破碎会进一步加速食物链上各物种的灭绝步伐。

此外,人类的捕猎活动对野生动物造成了致命的威胁。人类对野生动物资源呈现出多元化需求,如作为装饰品、奢侈品,药品、保健品等,促使人类进一步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可以说,人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人类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及其他资源改造自身的历史,在此过程中,人类是受益者。以藏羚羊为例,八十年代,可可西里生活着大约20万只珍贵的藏羚羊。不过随着东南亚市场和欧美市场对羚羊披肩的需求增加,其原料藏羚羊绒的价格在国际市场暴涨,中国境内的可可西里无人区爆发了对藏羚羊的非法盗猎与血腥屠杀,短短几年间,藏羚羊几乎被杀戮殆尽,现在可可西里只残存不到两万只藏羚羊。对野生动物产品的需求导致了非法狩猎和野生动物贸易的猖獗。

除此之外,生境的破坏进一步导致了野生生物数量的锐减。生境又称栖息地,野生动物的生境指的是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生境是野生动物生存的基础。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生境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生境丧失或破碎化是野生动物面临的最主要的威胁之一。

生境丧失或破碎化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人类活动,人类对土地的需求导致大量的森林砍伐、湿地填埋以及土地开垦等行为。这些活动会破坏自然生境,使得许多野生动物失去了栖息地。此外,城市化的过程中,许多自然生态系统被人工建筑物所取代,这进一步加剧了生境丧失的问题。此外,自然灾害也是导致生境丧失或破碎化的重要原因。地震、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导致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强度也会进一步加剧生境丧失的问题。全球气候变化也会对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巨大影响。例如,珊瑚礁生态系统受到海水温度升高和酸化的影响,导致珊瑚白化和死亡。气候变化还会改变降雨模式,导致干旱和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野生动物的价值

野生动物是有价值的自然物,野生动物等自然资源是连接人类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生态学研究的逐渐深入,野生动物在保障生态安全方面的作用逐渐凸显。人们站在生态系统的大背景下,将野生动物价值分为内禀价值和利用价值。野生动物内禀价值是野生动物对自身而言的价值,利用价值是对人类经济生态社会的价值。蒋志刚认为,内禀价值往往难以用经济学的货币单位评价,也不能以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关系进行测度,是物种自身存在的价值。[6]

人们更多时候考虑野生动物保护价值强调的是野生动物的利用价值,是对人类经济、社会、生态等的影响。从经济上讲,野生动物是一种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从社会上讲,野生动物是人类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人类提供了审美等价值;从生态上讲,野生动物作为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野生动物通过各种方式影响着环境和其他生物种群,它们的存在状态与种群数量都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野生动物在食物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作为捕食者和被捕食者,调节着其他生物种群的数量。例如,猛禽类动物捕食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控制了它们的数量,从而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另一方面,野生动物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分布,保持着植被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一些动物通过吃下果实或花粉,将种子和花粉传播到不同的地方,促进了植物的繁殖和分布。此外,野生动物还在保持土壤肥力中发挥着作用。一些动物通过排泄物和死亡的身体,为土壤提供了养分,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和更新。同时,它们也在水资源的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保持了水体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等等。

四、关于野生动物保护实践中问题的一些思考

野生动物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会涉及到方方面面,而现行的对重点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是野生动物分类保护中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形式,也是现行保护中最常采用的手段。通过多年的努力,全世界的野生动物保护的成效显著,许多濒危野生动物的数量得到了有效的增长,一些曾经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恢复。例如,我国大熊猫、朱鹮等濒危物种数量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加,生存状况得到了改善。但是,全世界的整体情况依旧不容乐观,野生动物仍在加速灭绝,我国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多年的野生动物保护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系统思维缺乏

长久以来,我国野生动物保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863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