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藏羚羊 >> 藏羚羊的繁衍 >> 人与野生动物共生之道是永恒课题
本文转自:中工网
近日,据媒体报道,云南普洱、西双版纳等地专门为亚洲象开设“大象食堂”,通过鼓励农户在大象侵扰频繁的土地上分季节种植其喜食的芭蕉、玉米等作物,一方面为大象提供食物,另一方面对农户予以补贴,从根本上减少大象进村入户和损坏庄稼的概率、促进人象和谐。在刚刚过去的世界大象日里,这可算是最应景的好消息了。
世界大象日于年8月12日设立,旨在呼吁人们以实际行动改善非洲象、亚洲象的生存现状,保护世界野生动物。今年世界大象日的主题是“爱·象·随”。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供大象群居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加之暴利的象牙交易,使得大象成为濒危物种,对大象的重视与保护日益增强。在这个过程中,人与象的关系变得愈加紧密——我们逐渐发现:摸索出一套人象和谐共处的科学方法,才能更好保护大象物种。
从年起,西双版纳便构建亚洲象监测预警保护系统,持续运用科技创新手段提升亚洲象的监测预警能力;年的云南亚洲象群集体北迁事件中,人们通过科学设置投喂点、避免噪声灯光刺激,摸索出“绿溪经验”“着母旧经验”,最大程度实现“人象平安”;就在8月初,云南警方在用无人机对公路旁的亚洲象进行精准监测的过程中,竟意外发现并抓捕了5名偷渡嫌疑人,大象“立大功”。
人类学会与大象相处的过程,也是思索与野生动物共生之道的过程。从人象冲突到人象和谐,我们收获了系统性的生态繁荣——人为象腾出生存空间,不再用多种方式惊吓、驱赶象,象也拥有更多的食物来源,减少取食、破坏经济作物。象的种群繁衍不仅得到保证,更能进一步发挥“雨林工程师”的作用:通行的“象道”可以增加林隙空间,让低矮植物沐浴阳光;脚印可以形成水洼,为蛙类等提供临时繁殖地;进食与排便可以传播植物种子、优化土壤环境,也造福于人类农业活动......由此可见,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共处,造福的是生态环境系统中的所有组成部分,包括人类自身。
长久以来,人类在大量利用、消耗地球资源的同时,并未对其他物种与自然生态的保护负起应有责任。过度采猎导致珍惜动植物灭绝、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不合理引进物种造成生物灾害......我们悲哀地看到,藏羚羊绒、犀牛角、象牙成为昂贵的皮革制品与华丽的装饰;本应遨游四海的“噬人鲨”成为网红直播中被切割、穿刺和炙烤的鱼肉;许多曾经粲然绽放的美好生命,只能在“此生从未遇见,听闻已是诀别”的遗憾中走向灭绝。这是基于“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私与傲慢,也是漠视生命的麻木与短视,最终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生态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庞大、紧密交织的整体系统,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再微小的种群,都在自身的生长、繁衍中,创造着全体生物共有的生存空间;都在生态系统运转的各个环节中承担着独特职能,参与维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因此,自然界的一切生灵,共同构成一个休戚与共的“生命共同体”。在这场角色丰富的“舞台剧”中,任何一个角色挤压了别人的“戏份”、抢夺了别人的“台词”,都会造成“演出”观感的破坏,甚至给自己“拆台”。同理,人类对其他物种的无节制猎取、对自然资源的大肆掠夺破坏,都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彻底崩溃,进而反噬人类文明。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命共同体”的概念,蕴含着对生命本身的尊重。作为“生命共同体”的一员,人类物种与非人类物种共同由地球孕育,具有共同的生命原点。想起那只用鼻子卷起泥土,将自己装扮成一只“草帽象”的可爱小象;那只不争不抢、礼貌地接过路人递来苹果的金丝猴;亦或那只被写入书中、为腹中胎儿向猎人跪拜的藏羚羊......万物有情,我们亦能读懂其中的悲欢。生命间情感的流动与联结,让我们能够打破唯人类利益至上的价值藩篱,以更加仁爱的胸怀与平等的态度,发自内心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只有学会以平等和尊重的眼光,与自然界万物和谐共处,我们才能推动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长远发展,实现人类文明的长久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