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藏羚羊 >> 藏羚羊的繁衍 >> 三江源高原上的植物博物馆澎湃在线
优秀红景天顾垒摄
三江源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孕育了欧亚大陆上数量最多的大江大河,被誉为“中华水塔”。同时,青藏高原的独特地理与气候条件也孕育了三江源鲜明的生物区系和植被类型。即使在世界范围内来看,三江源地区也是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其中的植物类群更是独树一帜,异彩纷呈,堪称高寒地区的植物博物馆。
垂直分化的植被类型
由于植物的分布主要由热量和水分条件决定,因此,三江源地区的植物分布情况具有由东南向西北的梯度性变化。在区域东部的山地,由于高差大,山体上下水热条件不同,植物分布具有较明显的垂直分化,自下而上依次排列着河谷草原、山地森林、高寒灌丛、高寒草甸、高山流石坡植被等多种植被类型。值得注意的是,每个植被类型内部组成较为单一,多为绝对单优势物种建群,或者优势物种明显而伴生种较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被的原始性和脆弱性。
在三江源地区的西部区域,平均降水量进一步减少,植被变为以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为主,并依据地形地貌的起伏夹杂有高山灌丛、高寒荒漠沼泽植被和垫状植被。天然的草甸植被以矮生嵩草、西藏嵩草、青藏苔草等植物种类为主,优势植物在生态习性上偏向于湿生至中生环境,整体上属于从沼泽到草原的过渡类型。与之相比,高寒草原则以醉马草、芨芨草和紫花针茅等为主,植被相对稀疏,对地面的覆盖程度比草甸类型小。
调查显示,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野生维管植物有种,分属于植物分类系统中的87科、属,这个数目约占全国植物总数的8%,其中优良牧草70余种,乔、灌木有80多种。此外,该区域还分布很多闻名遐迩的药用野生植物,如红景天、贝母、大黄、冬虫夏草、雪莲、黄耆、羌活等,是中药材植物的天然种质资源宝库。此外,淀粉植物蕨麻、林果植物西藏沙棘、蜜源植物岩生忍冬、纤维植物箭叶锦鸡儿等也较为丰富,具有较好的发掘潜力。
植物既“抱团取暖”也“分灶吃饭”
垫状植被是三江源植被覆盖的一个鲜明特色。通常情况下,垫状化生长是适应高寒地区低温和大风条件的一种性状,通过紧密的植株排列和贴地的生长高度来保持小环境下的适宜温度,类似于“抱团取暖”。而最新研究发现,垫状植物更可以称为高寒环境中的“工程师”,在保温之外,它还改变了小环境中其他诸多资源的有效性,例如,能改善其下覆盖的土壤容重和持水性等指标,为其自身及其他物种创造并维持了一个条件更加优越的微生境。在三江源地区,常见的垫状植物有垫状点地梅、雪灵芝、钻叶风毛菊等,通常分布在山地高寒草甸带和高山流石坡稀疏植被带之间,呈斑块状或者条带状分布,是该地区的一个代表性景观。
在三江源的湿草甸地区还可看到另一种植物与低温斗争的表现——“塔头”。一个个隆起的草丘“塔头”,看似不起眼,却可能具有特殊的生态意义。该物种茎杆密生,并具有发达的地下根系,能够有效地笼聚土壤,再加上高寒地区的冻融和侵蚀作用,形成了一个个突起的塔头。塔头“建造者”的密集茎杆儿就像一堵堵“防风墙”一样,为内部提供了更有利的温度条件。因此,草甸上的塔头,就像一个个微型“庇护所”,为多种生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相对优良的条件。
为什么三江源地区会有如此种类繁多的植物?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严苛的生存环境促进了植物种类的分化。简单来说,从一个共同祖先分化出来的几个亲缘物种,被演化这个无形的大手推动着,各自去占据一个生存空间,互不干扰,又各自充分利用生存空间中的资源,和人类家族兄弟间的“分灶吃饭”竟有几分神似。
在三江源地区,嵩草属植物的分化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嵩草属植物是高寒草甸的建群种,该属以我国青藏高原为起源中心,主要分布于高海拔地区,我国共有40余种类。严苛的自然条件,有助于积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而无性生长和有性繁殖相结合的生殖策略,更使该类植物的成种过程极为复杂,但同时也成就了嵩草属对高寒环境的极度适应。
加大植物科普宣教迫在眉睫
相对于藏羚羊、雪豹等同区域旗舰型保护动物,三江源保护植物的知名度要逊色很多,这可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保护工作中植物宣教意义的缺失。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植物作为生产者,是大型动物等消费者生存的基石。植被的破环与退化直接关系到野生动物生境的丧失,同时,从直观感觉上,植物也是人类活动中更频繁接触和更容易造成破环的类群,因此,加强野生植物的保护和宣教,可能会对整体保护工作起到促进作用。据年的研究显示,三江源地区尚有濒危保护植物大于25种以上的热点区域未被重点保护区覆盖,三江源植物资源的保护,可以说仍然任重而道远。
(作者系本报走进国家公园采访团特约专家、中国林科院湿地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作者:宁宇美编:佟志娇
原标题:《三江源:高原上的植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