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羊

乾隆的裹尸布值多少钱为什么会这么值钱专家

发布时间:2022/8/30 15:25:21   

乾隆的裹尸布值多少钱?为什么会这么值钱?专家说出一个答案!

乾隆皇帝去世时,在他的尸身上盖了一块布。这块布就是题主所说的裹尸布,但是这块布也有雅名,它的真正名字叫陀罗尼经被,它的长为2米,宽为1.38米。

有人问乾隆的裹尸布能值多少钱呢?现在就让小编给揭开谜底。

一、乾隆裹尸布值多少钱

其实在年的时候,在北京举办了一场拍卖会。

在这场拍卖会中有很多的名品都被拍卖走了,但是有一件标价为8万的藏品却始终无人问津,这件藏品就是乾隆的裹尸布。当然当时还不知道它是乾隆皇帝的裹尸布。

这个时候一个姓秦的先生,他发现了这件黄绸缎子袈裟,对当时确实是按袈裟来拍卖的。他总觉得这应该不是一件普通的物件,最后决定以9万块钱把它拍了下来。

你以为它只值9万块?那就错了!秦先生回到家后,对这个物件是很喜欢。

他开始仔仔细细地观察起这个物件,他觉得这个黄色的缎子里面好像就是有图案,而且还有文字,于是他就决定把这个黄色的缎子拆开看看。

在拆开黄缎子后,他被眼前的物件惊艳了。原来这个黄缎子里面包裹的,是一件包含着四种文字的精美的“经被”。

后来秦先生才知道,这是一件极为罕见的缂丝陀罗尼经被,是乾隆皇帝的裹尸被。

在年的拍卖会上,这件陀罗尼经被被拍下万元,但是秦先生没有卖。而在仅仅的两年后,也就是年,这件经被被拍出了1.3亿元的天价。

是的,没有错。最后这件经被价值1.3亿,真得是天价了。

那为什么乾隆的裹尸布会这么值钱呢,小编带着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二、乾隆的裹尸布为什么会值钱

1、因为名人效应,它是乾隆皇帝的裹尸布

中国人对于名人有一种天然的崇拜,而乾隆皇帝可是集有钱、有权、有名为一身的尊贵的人。

现在皇家用品在收藏市场上一直都被炒得很热,所以这块裹尸布自然会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况且经被可是清代皇帝皇后等皇族专用的祭祀用品,而这件经被是属于祭祀物品中的最高等级。

这块本名为陀罗尼经被的裹尸经被是当年西藏活佛,为乾隆皇帝量身制作的。

在这个巨幅经被上,还特意地缝制了“左脚掌”、“右脚掌”、“左肩”、“右肩”这几个字。

而且这几个字还真是对应着乾隆皇帝这几个身体部位呢,并且在质地、织法和文字上这个经被,都带有明显的乾隆时期的印迹。

最为重要的是这块裹尸经被,还是多位密宗大师开过光的。在开光后,才盖在死去的乾隆皇帝的身上。

它是用以超度亡灵,让乾隆皇帝去住西天的极乐世界。

因为名人效应,再加上密宗大师的开光,所以这块经被就尤为地珍贵了。

2、乾隆皇帝的裹尸经被的原料是极为地珍贵,工艺也是相当精美

乾隆的裹尸经被,它的原料是用极为珍贵的藏羚羊绒和金丝等做成的。金丝的价值就不用多说了,这个藏羚羊绒又有什么价值呢。

这个藏羚羊绒不是藏羚羊身上随便哪个部位的毛,而是羊尾巴下的一点绒毛,这种毛可是被称为“软黄金”呢。

而且你可要知道,一只藏羚羊才能产多少绒毛啊,这个经被长2米,宽1.38米呢。

这么大的面积,那得需要多少头藏羚羊啊!所以说光是材料费就花费不菲,这个奢侈程度可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当然除了原料贵重外,它还采用了有着“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美誉的缂丝工艺。缂丝工艺在民间是没有机会见到的,古代都是用来制作龙袍的。

而且技术高超的缂丝工匠也就那么几个,还都是为皇家打工的。

乾隆皇帝的这件经被,大概制作了三年。一件经被,竟然做了三年,那也真得可以说是精品了。

况且当年的特殊缂丝技术,现如今也已经失传了,所以能流传出来的珍品,那可都是天价了。

所以说,这块裹尸经被能不值钱吗?

3、乾隆裹尸经被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乾隆裹尸经被可以说是蕴含了珍贵的历史价值。它是研究清史的重要实证,从经被中可以看出当时清朝的皇家祭祀的状况。

同时也是研究当时先进缂丝工艺的实物考证。光是这两点这个经被就已经弥足珍贵了。

当然这个经被还见证了东陵大盗孙殿英的盗掘,因为当时他们只对珍宝感兴趣,而对瓷器、书画都不感兴趣。

书画和瓷器都是直接扔了,或烧了。而这个经被,当时只是被盗墓者把上面的珠宝扯了下来,被随手扔掉了。

好在他们走后,前清的遗老们前去护墓,因为也没有什么了。他们就每人拿了几件物件,作为了留念,而乾隆裹尸经被就在其中。它被带了出来,后来流落在了民间。

几经流转,历经了多年,这个经被还保存的如此地完好,这样的经历也会让经被的价格暴涨的。

更重要的是,现存于世的缂丝工艺的真品经被,也只有两件。

一件是乾隆的,另一件是慈禧的,所以这件乾隆裹尸经被就更加珍贵了,基本上成为了现存历史上最有价值的经被了。

由此而看,乾隆的裹尸经被还真是历经曲折啊!几百年能完好地保存着也确实着实地不容易。

虽然说文物是无价的,但是乾隆经被拍出了这个价格,也算是足也显示了它的尊贵。

(作者:游龙公子,本文由“小世界大文明”创作)阅后如果喜欢,不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81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