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羊

礼赞环保卫士讴歌坚守精神简评广播剧

发布时间:2023/11/30 12:59:44   
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的超级“奶爸”——多杰西然江措。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的巡山队员才仁多杰。编创人员在反复探讨剧本。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的巡山队员们遭遇陷车熄火,队员们在抢修中。□王贵如可可西里是众所周知的无人区,同时,这里又是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自由嬉戏的乐园。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的野生动物特别是藏羚羊遭到盗猎者的疯狂捕杀,种群濒临灭绝。近几十年来,在以杰桑·索南达杰为代表的可可西里守护者的接续奋斗之下,可可西里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藏羚羊数量从20世纪的不足2万只增加到现在的10万多只。随着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可可西里的野生动物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可可西里成为人与自然友好相处、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的典范。讲述可可西里的环境保护,讴歌坚守可可西里的环保卫士,就是广播剧《坚守可可西里》的创作主旨。该剧播出之后,得到了业内人士和广大听众的广泛好评。《坚守可可西里》之所以吸引人,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因为它注意写人。艺术作品是通过艺术形象来打动读者、打动观众和听众的,其情感张力必定要落实在人物身上。一味地图解政策、事件,而不集中力量去写戏剧人物,或者只写了符号式的概念化的人物,这样的作品是不会受到观众和听众欢迎的。《坚守可可西里》不是这样,剧作者自始至终都把创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人物身上。他们是带着对可可西里环保卫士人格力量的理解,带着对他们的一腔敬爱来抒写人物的。他们用大量的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谭杰、谭岩松等人的品格操守。他们把大量的生活素材,经过提炼,归纳到谭杰的身上,既能让人体会到可可西里环保卫士的伟大高尚,又能让人感觉到这种伟大就在我们身边,非常真实、非常感人。他们从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来展示时代的变化、社会的进步、生活的美好,传递向善向上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其次,是因为它较好地发挥了广播剧讲述故事的优势。《坚守可可西里》的情节设置比较合理,既符合生活的逻辑,也符合人物性格的逻辑。这里仅以雪梅为例,她的父亲因参与盗猎而被判刑,这使雪梅从小就承受着一种良心的重压。为了证实父亲所言的真伪,同时也为了写一本有关可可西里生态文明的书,她毅然来到可可西里采访并寻找真相。随着对可可西里和巡山队员了解的逐步加深,那种长期令她不安的心结得以打开。在所有这些情节的演进中,剧作者都为雪梅的行为找到了内在的合理性。他们有意将雪梅进入可可西里的悬念前置,用以吸引听众,然后又从人物的思想动因、行为逻辑中深刻挖掘人物的内在情怀、思想境界,在循序渐进地去除心结、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完成人物的自我升华,这就不仅使得故事跌宕起伏,悬念迭生,引人入胜,也使得雪梅这个人物有了厚度。再次,是因为它突出了音响的作用。广播剧是声音的艺术。《坚守可可西里》在后期制作中用了很多音效、动效以及各种渐隐、叠声等艺术手法。人物的动作声、藏羚羊的叫声、汽车的引擎声、器具的碰撞声等等,或贯穿始终,或交叠、穿插呈现。丰富的音响效果,增强了作品的现场感和真实感,使听众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觉。一部广播作品是各个环节通力合作的结果,无论哪个环节存在短板,都会影响整个作品的艺术效果。为了这部广播剧的创作,主创团队克服气候不适、高原反应等种种困难,奔赴平均海拔米的可可西里采风,体验生活。对此,编剧路远是这样说的:“无论创作何种题材,深入生活都是必不可少的。你去了可可西里,看到了那里的山水草木,见到了应该见的人,哪怕实际纳入剧本的东西不多,你仍然会感到踏实,觉得剧本有了根。”正是本着这样严肃认真的态度,他在《坚守可可西里》剧本的写作过程中,始终以精品创作为追求,殚精竭虑、数易其稿,付出了巨大的辛劳。整个创作团队也都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多次研究、反复推敲剧情,精心打磨细节,力图借助良好的情节架构和丰富的叙事形式,让《坚守可可西里》走进听众的内心。剧中演员尤其是主要演员的表演比较到位,她以不同的情绪、口气、音调说出的对白、独白,呈现出了不同的艺术效果。音乐的渲染,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使语言、音响、音乐共同构成的声音艺术在听众脑海中更加立体化。整个节目制作精良,听起来觉得很舒服。《坚守可可西里》当然也不是完美无缺。在我看来,它的缺点主要是,第二集中雪梅和谭杰在车上的一段对话显得长了一些。这样长时间的对话,使正在迅速推进的故事情节有所中断,使事件发展的进程不得不有所延缓。剧作者的本意是要通过对话,从不同侧面罗列谭杰的事迹,更好地树立谭杰这一环保卫士的形象。但这种平面的讲述和简单的罗列,难免会让故事落入好人好事的层面。文艺作品中当然也可以有好人好事,但妨碍戏剧冲突营造与推进的好人好事堆砌,势必会弱化戏剧作品所必需的戏剧元素和叙事动力,败坏观众、听众的观赏或收听兴趣。尽管有此不足,但瑕不掩瑜,从总体上看,《坚守可可西里》仍不失为青海广播剧创作中一次成功的实践和可喜的突破。广播剧不仅具有短小、快捷、制作相对简便的特点和优势,而且更能适应当代人们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与欣赏电影、戏剧不同,听广播剧无需特定环境,也不需要大段时间。通勤途中、运动之时或就餐当中,甚至在等候的间隙都可以收听广播剧,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得审美体验。为此,我热切地希望青海的广播同仁再接再厉,实现广播剧创作从“高原”到“高峰”的攀登,也希望有关方面能够更好地利用本土资源优势,尽量多制作一些植根现实生活、满足社会需求的广播剧作品!作者:王贵如稿件来源:青海日报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632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