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羊

自然保护地科普三江源国家公园

发布时间:2023/5/21 12:57:17   
                            

三江源国家公园

世界上很难再找出这样一个地方,汇聚如此众多的名山大川;世界上再很难找出三条这样的大河,如此相近又血脉相连。这里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中华民族共同的源——三江源。

一、自然保护地概况

三江源国家公园总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涉及治多、曲麻莱、玛多、杂多四县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辖区域,共12个乡镇、53个行政村。公园占三江源总面积约三分之一,包括冰川雪山、河湖和湿地、草地和林地等。

1.地理位置

三江源位于青海省南部、青藏高原腹地,地形地貌以山原和高山峡谷地貌为主,平均海拔米以上,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有“中华水塔”、“亚洲水塔”之称。

2.气候条件

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藏高原气候区北端尾闾区,气候由亚热带向温凉、半干旱至严寒干旱过渡。主要特征为冷热两季、雨热同期、冬长夏短;温度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植物生长期短,无绝对无霜期。多年平均气温在-5.6—7.8℃之间,冷季长达7个月。多年平均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2—.8毫米。年日照时数—小时,年太阳辐射量—兆焦耳/平方米,全年≥8级大风日数3.9—天,空气含氧量仅相当于海平面的60—70%左右。主要气象灾害为雪灾。

3.园区管理

三江源国家公园包括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3个园区,各具特色。长江源区以俊美的高山冰川著称;黄河源头湖泊星罗棋布,呈现“千湖”奇观,鄂陵湖和扎陵湖如两颗镶嵌在高原草地的明珠,澜沧江源头峡谷两岸不仅风光无限,更是高原生灵的天堂。

图1(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图2中国的三江源,也是世界的三江源

1)长江源园区

图3(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图4从高空俯瞰长江源头水系(央广网记者樊永涛摄)

长江源园区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曲麻莱县,包括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索加—曲麻河保护分区。园区内,荒漠生态系统和高寒草原、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有藏羚、野牦牛、藏野驴、岩羊、藏原羚、白唇鹿、雪豹、棕熊、狼、雕、鵟等重点保护动物,有长江裸鲤、长丝裂腹鱼等受保护土著鱼类,被称为“野生动物天堂”。重点保护长江源头雪山冰川、高寒江河湿地、草原草甸和野生动物,特别是藏羚、雪豹、藏野驴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和迁徙通道。

图5被誉为“高原精灵”的藏羚羊是可可西里的“旗舰物种”

(央广网记者樊永涛摄)

2)黄河源园区

图6(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黄河源园区位于果洛州玛多县境内,包括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扎陵湖—鄂陵湖和星星海2个保护分区。黄河源园区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扎陵湖和鄂陵湖是黄河上游最大的两个天然湖泊,与星星海等湖泊群构成黄河源“千湖”景观;高寒湿地、草地生态系统形态独特,藏野驴、藏原羚、棕熊、雪豹、狼和黑颈鹤、雕、赤麻鸭、斑头雁等野生动物及花斑裸鲤、厚唇重唇鱼等土著鱼类广泛分布。重点保护源头湖泊、湿地生态景观,维育高寒草甸、草原生态系统健康,维护生物多样性。对黑土滩、沙化土地等加强修复。开展黄河探源和自然生态体验,展现高原千湖景观,近距离观览野生动物,追寻领悟黄河文化和藏民族历史文化,体验藏族传统生活和民族风情。

图7藏野驴(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3)澜沧江源园区

图8(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图9澜沧江流经杂多县境内(央广网记者樊永涛摄)

澜沧江源园区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包括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果宗木查、昂赛2个保护分区。园区以江源园区,以江源高原峡谷为主,高寒森林、灌丛、草原、草甸镶嵌分布,藏羚、野牦牛、藏野驴、盘羊、岩羊、白唇鹿、马鹿、麝、棕熊、狼、雕、鵟、藏马鸡等保护动物和裸腹叶须鱼、前腹裸裂尻鱼等土著鱼类种类丰富,是全球雪豹分布最密集地区;地域民族文化历史悠久。重点保护江源区冰川雪山、冰蚀地貌、高山峡谷林灌木和野生动物。强化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控和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打造澜沧江大峡谷览胜走廊,塑造国际河流源区探秘胜地。

图10巴麦村的岩羊(央广网记者樊永涛摄)

4.建设意义

三江源是常见、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是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亚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重要启动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重要的生态功能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关系到全国的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

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设立和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抓手,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行动,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具体实践。

二、生态资源

每一次行走在江河源头广袤的大地,那旷古悠远的高山、冰川、湖泊、江河、牧野,都会让你叹服于大自然的辽阔、雄浑、奇幻、壮美和无尽的包容。

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禀赋得天独厚,集草地、湿地、森林、河流、湖泊、雪山、冰川、江河源头和野生动物、世界自然遗产为一体,展现了地球上年轻的地貌,造就了独特的高原高寒山地气候,保存了大面积原真的原始风貌,是中国乃至东南亚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气候格局的稳定器,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与世界众多国家公园相比较,功能更多样、类型更齐全、结构更复杂、景观更丰富,更具自然生态的代表性、典型性、系统性和全局性。

1.水文

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江河的发源地,多年平均径流量亿立方米,其中长江亿立方米,黄河亿立方米,澜沧江亿立方米,水质均为优良。国家公园内湖泊众多,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有个,其中长江源园区个、黄河源园区36个、澜沧江源园区11个,以淡水湖和微咸水湖居多。雪山冰川总面积.4平方公里;河湖和湿地总面积.8平方公里。

2.土壤

地质成土过程年轻,冻融侵蚀作用强烈,土壤发育过程缓慢,土壤质地粗,沙砾性强,其组成以细沙、岩屑、碎石和砾石为主。土壤类型可分为15个土类,29个亚类。土壤类型由高到低主要有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山地草甸土、灰褐土、栗钙土和山地森林土,以高山草甸土为主,冻土面积较大。

3.野生动植物

国家公园地处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向高寒荒漠区的过渡区,主要植被类型有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高山流石坡植被;高寒荒漠草原分布于园区西部,高寒垫状植被和温性植被有少量镶嵌分布。公园内共有维管束植物种,分属50科属。野生植物形态以矮小的草本和垫状灌丛为主,高大乔木有大果圆柏等;公园内共有野生动物种,多为青藏高原特有种,且种群数量大。其中兽类47种,雪豹、藏羚、野牦牛、藏野驴、白唇鹿、马麝、金钱豹等7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狐、石貂、兔狲、猞猁、藏原羚、岩羊、豹猫、马鹿、盘羊、棕熊等10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鸟类59种,以古北界成分居优势,黑颈鹤、白尾海雕、金雕等3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鵟、雕鸮、鸢、兀鹫、纵纹腹小鸮等5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鱼类15种。

图11红外相机中的雪豹(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图00多只藏野驴结队出行(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图13猞猁卧在草甸上(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图14生长在高山流石滩的全缘叶绿绒蒿和多刺绿绒蒿

4.生态系统

高寒草甸与高寒草原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主体资源,在维护三江源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主导服务功能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国家公园共有各类草地万公顷,森林和灌丛在公园内分布较少,仅占总面积的0.4%,主要分布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昂赛保护分区;国家公园共有河湖和湿地及雪山冰川万公顷,类型丰富,景观独特并稀有,是水源涵养、净化、调蓄、供水的重要单元;荒漠主要分布于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未受到人类活动干扰,仍保留着原始风貌,是极其珍贵的自然遗产。山水林田湖草共同组成三江源的生命共同体,孕育了无数的高原精灵,培育了独一无二的生态文化,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保护。

图15三江源,山宗水源之地

三、人文历史

国家公园生态文化传承悠久,原住民世世代代生活在青藏高原,对脆弱高原生态环境与珍贵自然资源的深切体验,形成了关于自然、人生的基本观念和生活方式,创造了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生态文化。自然景观的独特性、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以及地域民族文化交相辉映,敬畏自然、顺应自然的朴素生态理念世代相传,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原始的生态文化风貌。在世代传承中不断赋予时代精神,与先进文化紧密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与区域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使其发扬光大,形成了特定的生态文化体系,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信念和文化传统得到弘扬,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16文化无边界,独具特色和魅力

图17三江源国家公园内生活的牧民(新京报采访王湘国供图)

图18格萨尔文化(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原标题:《自然保护地科普

三江源国家公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36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