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羊

撞死了一只羊抵达梦境之谜

发布时间:2023/4/27 14:20:40   

《撞死了一只羊》是万玛才旦根据藏族作家次仁罗布的短篇小说《杀手》和他自己的短篇小说《撞死了一只羊》改编的电影。抛开小说,我想尝试从电影的角度做出我的解读。

01进入我的梦

“如果我告诉你我的梦,也许你会遗忘它;如果我让你进入我的梦,那它也会成为你的梦。”

影片结尾出现的这句藏族谚语对于理解影片整个的情节和结构有很大的作用。总体来看所谓进入我的梦,是通过特别的剪辑和场面调度实现的一种隐喻。

电影中两个主人公都叫金巴,他们都称自己的名字是活佛起的。在藏语中金巴是施舍的意思。司机金巴在撞死一只羊后,车没开多久就碰到杀手金巴,他让杀手金巴上车,决定载他一程。

杀手金巴上车后,司机金巴一直在找话题,以打发无聊时间,但杀手金巴面无表情,有一句没一句地回应司机金巴,几次对话后,司机金巴觉得杀手人还不错就是有点寂寞,所以他要给杀手金巴唱首歌。

表面上看起来很冷酷的杀手金巴注意到车上挂着的小女孩,女孩双手合拢,眼睛紧闭,好像在祈福,杀手金巴问小女孩是谁。司机金巴说是他的女儿。

他还告诉杀手金巴,妻子已经去世,女儿就像是他的太阳。刚刚唱的那首歌的名字就叫《我的太阳》。影片的最后,杀手金巴最终没有狠下心杀死仇人,也是因为看到了仇人的孩子。

之所以要讲开头这段,是因为这是两个金巴唯一一次同时在场、共享同一时空和画面的时刻。值得一提是,当影片交代他们同名时,镜头中杀手金巴和司机金巴的脸各占一半。这在某种程度上隐喻了二人将分享共同的经历和体验,这种经历和体验又是在其中一人缺席的状况下完成的。

影片中标有萨那的路牌出现了三次,但有两次是特写。一次是到达萨那后车子停下,杀手金巴与司机金巴分道扬镳,杀手金巴下车,近景中司机金巴注视着标有萨那的路牌,远景中杀手金巴的身影逐渐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以路牌为分界点,道路分成两个不同方向的分叉口,通往不同的地方,一侧是司机金巴送货的地方,另一侧是杀手金巴去报仇的地方。

另一次是司机金巴送完货和情人见完面回来,做爱进展不顺利,完事之后,他心事重重得抽了一根烟,情人怀疑他有了别的女人,他告诉情人他在路上碰到一个也叫金巴的康巴人,还说自己要去杀一个人。情人不以为然,但他还是放不下。

启程返回时,又路过那个路口,司机金巴停下片刻凝视着标有萨那的路牌,此时这个路牌象征着杀手金巴复仇之路的标识,也是通往杀手金巴“梦”的通道。

近景镜头一反常规电影语法中通过观看主体和被看主体间的分切与组合,构成看与被看的效果,而是抹去了观看者-主体和被看者-客体之间的差异,让司机金巴这一观看主体出现在自己的视点镜头中。这种表达方法巧妙地呈现和预示司机金巴即将进入杀手金巴的角色,重走他的复仇之路。

康巴茶馆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司机金巴进去吃饭并打听杀手金巴的事情,一次是老板娘回忆杀手金巴进来打听仇人玛扎的情况。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司机金巴和杀手金巴刚进茶馆时都有人在投骰子,同一个老人在讲他从一个腰间佩刀的康巴人买金刚杵的事情,司机金巴也和杀手进巴一样向窗外看了两次,所看到的景致也相同。

第一次看到的是一条狗,第二次看到的是一个老人领着一个孩子,通过影片的后半部分我们不难推测这个老人和孩子正是杀手金巴的仇人和儿子。

向老板娘打听完杀手金巴的事情之后,司机金巴来到杀手金巴玛扎的杂货店,见到了玛扎,并向他打听了杀手金巴的事情,影片通过玛扎的回忆展现杀手金巴在看到玛扎的儿子童真的眼神和玛扎备受折磨的沧桑的脸,不得不放下仇恨无助得失声痛哭后离开,最终没有完成复仇。回忆和现实的对比,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两个金巴所处的情境的相似和重叠。

康巴茶馆和马扎尔杂货店的场景都是司机金巴通过引渡人第二次进入杀手金巴的体验。此时的杀手金巴均处于不在场状态。

老板娘和玛扎对杀手金巴的回忆全部处理成黑白画面,随后司机金巴的梦境也处理成黑白的画面,这组对称隐含了司机金巴通过他人回忆所进入的画面就是杀手金巴的“梦”,正如杀手金巴出现在他的梦里一样。

在老板娘和玛扎的两次对杀手金巴的回忆中,司机金巴像一个观影者既享有全知全能的窥视视角,又在置身于杀手金巴复仇过程中混淆了自己和杀手金巴的身份,这正是所谓的如果我让你进入我的梦,那它也会成为你的梦。

司机金巴通过进入杀手金巴的梦境,也认同于杀手金巴复仇之路的煎熬和最后选择宽恕的无奈与痛苦。

02自我救赎和相互救赎

司机金巴在撞死一只羊之后,内心备受煎熬。他是如何处理这只羊的呢?我们发现他宁肯再花钱去买,也不愿意吃掉自己撞死的那只羊。

他去了寺院,花钱请了一个僧人念经超度了那只羊,并把超度好的羊送到天葬台让秃鹫把它们带到天上,在这个过程中他还两次施舍给一个乞丐,完成了自我救赎。

杀手金巴是康巴人,康巴藏人有个传统,就是有仇必报,若有不报,就是一种耻辱。所以杀手金巴为报仇找了杀父仇人10多年。即便沦为乞丐也放不下仇恨。然而当杀父仇人真的站在自己面前,他却怎么也下了手。

仇人已经自己惩罚了自己,如果杀了仇人,按照康巴人的传统,仇人的儿子就会走上和自己一样的路,自己也会像仇人一样饱受心灵的折磨。所以他最终选择放弃。如果他能彻底放下仇恨,这也是一种自我救赎。

值得注意的是,两次关于杀手金巴的回忆都配有佛僧念经的音响,这也暗示了杀手金巴在复仇之路上的自我救赎,同时作为闯入梦境的司机金巴也共同沐浴了这束救赎之光。

通过第一部分对影片中相似的情景的分析,我们发现这正是司机金巴进入杀手金巴梦境的隐喻——唯有相似才能共享一个梦境。尤其是在司机金巴进入萨那后,杀手金巴先一步走完复仇之路,司机金巴紧随其后,几乎每一个脚印都与杀手金巴留下的足迹重合。

然而整个过程杀手金巴都处于一个不在场的状态,司机金巴最终没有找到杀手金巴。影片后半部分看似在讲述杀手金巴复仇的故事,其实是司机金巴沿着杀手金巴的缺席不断抵达现场的故事。

某种程度上这是司机金巴自我的寓言。也就说杀手金巴的不在场只能让司机金巴投注自我救赎的一厢情愿。

如果说整个影片都是司机金巴不断抵达杀手金巴的梦境之旅,体验他的复仇的仇恨和宽恕,那么影片最后便是司机金巴邀请杀手金巴进入自己梦境之时。

在影片最后,司机金巴的轮胎在他撞死那只羊的地方爆了,一个显著的标识是这里有一个水沟,这也将是他象征性的完成救赎的地方,他靠着轮胎真实得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俨然是杀手金巴的形同乞丐的装扮,这时他不再通过别人的叙述来体验杀手金巴的复仇的体验,而是直接成为杀手金巴,并帮助他杀死了仇人玛扎。

梦境中还出现一群秃鹫正在欢快得啄食那只被撞死的羊,羊得到最好的归宿,这个场景的见证者既是司机金巴,也是进入梦境的杀手金巴。两个金巴最终完成了相互救赎。?

梦醒之后,司机金巴终于摘下了墨镜,在《我的太阳》这首歌的旋律中慢慢展开嘴角,直视阳光。带着完成两个金巴的救赎的欣慰。

需要补充的是,我们先不管导演让他戴墨镜是不是因为王家卫导演是监制,在影片中,司机金巴有两次被人问到为什么要戴着一幅墨镜,他没有明确回答,但很容易体认,他的妻子去世,只留下一个女儿与他相依为伴,这也许就是他不愿意直视太阳的原因,也是他需要救赎的原因。

03荒诞性和扑朔迷离的细节

影片的开头已经交代司机金巴行驶的路程是可可西里无人区的青藏线,平均海拔五千米以上,高寒缺氧,人迹罕至。这为影片营造了一种荒凉、荒诞的影像风格。

就是在这样一条路上撞死了一头羊,据说在拍摄撞羊这场戏时,剧组专门避开了藏羚羊、野牦牛等活物。导演万玛才旦的设计考虑是如果在一个到处都是牛羊的地方撞到了一只羊,撞羊这件事就没有那么具有荒诞感了。

撞死羊之后,车没开多远就碰到了杀手金巴,杀手金巴的乞丐般的穿着,以及一本正经地说要去萨那是要去杀一个人,更烘托了影片紧张而又怪诞的气氛。

诚如第一部分所分析的影片中刻意安排的相似的场景和细节,比如司机和杀手都使用相同的名字金巴、到了萨那,司机金巴和杀手金巴所经历的的事情几乎重合、去同样的茶馆、坐在了同一个位置、看到窗外同样的狗和人、都去了马扎尔杂货店、受到了同样的招待、见了同样的人以及回来的路上在撞死那只羊的地方,轮胎又爆了。

轮胎上的血迹还在等等。这些看起来都极具戏剧性和荒诞感,观众很难领会到导演的真正用意,也促使对这部电影解读具有了多样性。

不过对于细节的铺垫和强调也有用力过猛的嫌疑,比如羊被撞死之后,对流血的羊头的特写和对羊血顺着司机金巴的衣服往下流的吧嗒吧嗒声,都有渲染过度的嫌疑,这本身和这只羊在影片中所起到故事结构作用和寓意是不平衡的。

此外萨那茶馆的老人讲述的关于金刚杵的事情、以及杀手和司机去见凶手时,茶碗中的两根茶梗的重叠等等,都是导演带给观众的细节暗示。

但是由于影片讲述的故事本身不复杂,所以过多富有寓意的细节的堆砌反而给影片增添了些许不必要的晦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99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