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羊

志愿文化缺氧,但不缺精神

发布时间:2022/9/17 14:17:43   

“扎根西部,到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毕业时我最终成为第二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名成员,为祖国西部边疆的教育事业尽绵薄之力。

来自内蒙古的我,由于生活环境和文化熏陶,一直对西藏充满向往:雪域高原、布达拉宫、青稞虫草、牦牛藏羚羊等,无一不牵扯着我的心。在选择支教服务地时,我毅然决然地选择到西藏进行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工作,圆儿时的梦。

在踏上这片土地之前,我们在教育教学和生活方面做了充足的准备。我们服务的单位是高中,为此学校为我们在附中安排了实习工作,让我们全方位了解高中课堂的教育教学工作。生活方面,我们在网上和向身边的同学了解支教当地的气候环境、文化习俗、政治经济……其中最令我们头疼的高原反应,在做完细致的攻略后,也觉得不以为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感觉自己可以随时投入支教工作,但是没想到高原反应这个熟悉的词汇,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却变得陌生起来。

我们提前一个月到了支教地,为的就是适应这边的生活节奏,最重要的就是适应这边缺氧的环境,但这一适应就出了问题,我们的一个队友,由于在打扫卫生的时候没有注意身体,出现了呼吸困难、四肢发麻的状况,被送进了急救室,经过三四天的调整,身体还是无法适应当地环境,最终只能前往其他支教地继续进行志愿服务工作。这件事情,给我们其他人当头一棒,再也不敢在这里对和身体有关的方面开玩笑,缺氧、低压、高原反应对我们来说真的是严峻的挑战。

在与缺氧、低压、高反较量的过程中,我们终于有了适应的成就感。时间也来到了上讲台的那一刻,面对下面一排排皮肤黝黑的孩子,意识到自己是一名老师了,带着激动又紧张的心情开始了第一堂课。

“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英语老师,我姓王,来自内蒙古的蒙古族。”在做完简短的自我介绍后,孩子们露出惊喜的表情,口中传来各式各样的话:“老师,我知道蒙古族,和你的体格一样强壮!”“老师,你们也和我们一样有赛马节吧!”这些问题,一瞬间拉近了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

除了日常教学工作之外,我们还需从事科室的行政工作,我被分到德育处,一个在高中时代又爱又恨的地方。我在这儿认识了许多在课堂教学外的学生,每当在校园里遇到和你热情打招呼的学生时,我心中的都微微一震,这大概是老师这个职业给我带来的成就感。

担任代理班主任的那一个月,让我触动最大的一次,是有一天我连续送了四个学生去医务室、医院。由于学校的孩子们都是从牧区上来的,从小医疗卫生意识不足,身体的抵抗力较差,总会生大大小小的病。这次其中有一个孩子是晚上十点急性阑尾炎,急忙送孩子去就医,医院才找到床位,一直收到凌晨四点家长过来才离开。

冬天的西藏,氧气含量急剧减少,这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更加艰难,入冬前大家的身体出现了感冒、咳嗽等轻微的症状。入冬后,每晚气压很低,入睡后频繁醒来,时刻挑战着生理的极限,我们团队中的三位成员,也相继去诊所输了一周的液。每每晚上因为缺氧而醒的时候,身体十分疲惫,心里也极其烦躁,但是想到自己投身志愿事业的初心以及每日陪伴自己的孩子们,感觉又多了一点坚持下去的动力。

一年的时间已进入倒计时,未来我的就业方向不会和教师有关,但这一年支教的体验,让我更加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敬意,尤其是对在祖国西部边疆偏远地区的老师更加崇敬。西藏,一个缺氧、低压的地方,每年都会有一批肩负教书育人使命的大学生奔赴这里,这并不是偶然,因为这些人共同拥有一个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自己的地方贡献青春力量的梦。

这里缺氧,但不缺精神。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01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