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羊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丨源头一滴水世界一条江

发布时间:2024/1/20 18:00:49   
北京中科白瘕风刘云涛 https://wapyyk.39.net/doctor/306474.html
来源:长江日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海拔米的各拉丹冬雪山融化出清水活源,涓涓细流一路潺潺,蜿蜒向东,至青海省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渐呈漫流之势。这里是万里长江的源头,天高地寒,环境极端,生态脆弱而敏感。跟着习近平总书记的长江足迹,湖北主办的“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探访调研活动,近日走进长江源,探访长江大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长江情怀。总书记拥抱的长江源村小女孩:让我们一起携手保护长江“全国的小朋友们好!湖北的小朋友们好!我叫次央拉姆,是青海省长江源村的小朋友。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让我们一起携手保护长江,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欢迎大家来长江源看看,到我们家做客!”年7月22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的家里,12岁的藏族女孩次央拉姆热情地说道。长江日报记者看到,次央拉姆家中墙上挂着习近平总书记拥抱她的照片。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长江源村,离开时,拥抱献上哈达的小姑娘次央拉姆。新华社图片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长江源村考察。5岁的次央拉姆落落大方地说,习爷爷好,习爷爷我爱你。总书记抱起她来,轻轻亲吻她的脸颊:“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年7月22日,次央拉姆通过镜头号召全国小朋友携手保护长江。王筝摄年7月22日,次央拉姆在记者采访本上写下一段话,号召全国小朋友携手保护长江。“因为有了长江生态保护,才有了长江源村。”唐古拉山镇镇长白玛多杰说。年11月,为落实好党中央政策,世代逐水草而居的户、名牧民在党员干部带领下,从长江源高海拔地区搬迁至格尔木市南郊。“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用这两个生动比喻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5个月后,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源村考察时指出,保护三江源是党中央确定的大政策,生态移民是落实这项政策的重要措施,一定要组织实施好。“长江源打个‘喷嚏’,整条长江都要‘感冒’。长江源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生态环境的破坏将直接威胁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制约着长江流域的高质量发展。”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区域经济与投资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邓宏兵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邓宏兵曾深入长江源开展科考和社会调查,多年来一直对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观察与思考。他认为,长江大保护应从长江源头开始,必须重视长江源头。“我们村取名‘长江源村’,既有来自长江源头的含义,又有饮水思源不忘党的恩情的寓意。”驻村第一书记李志斌对记者说。居住升级,收入翻了十几倍,发展绿色畜牧加工和乡村旅游,长江源村民幸福生活长走进长江源村,这里道路整洁,屋舍俨然。以村民生活为中心,村内建起了民族学校、敬老院、村办公楼、文化广场、卫生室、村史馆、公交车站。现在的长江源村,村民住得下来稳得住,他们当老师、经营农畜产品、外出跑运输、开茶馆、做小生意,职业多元化,收入来源多。“与刚搬迁过来后的第一年相比,我们村民的收入增长了十几倍。生态移民之后,我们脱离了贫困,物质生活得到了改善,精神境界也得到了提升。”白玛多杰说。长江源村宽敞整洁的马路。王筝摄于年7月22日“生态移民之前,我们住在帐篷里、睡在地上,用的是土灶台、吃的是糌粑、喝的是河水、点的是羊油灯。就怕生病,骑医院,少说也得1天时间。”白玛多杰告诉记者,自己十多岁时随父母移民下山,搬进了长江源村。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他唏嘘不已。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源村考察时,看到村民住上了漂亮的楼房,有稳定的收入,普遍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高兴地说:“你们的幸福生活还长着呢。”如今,长江源村生态移民已近20年,村民在此工作生活、定居发展,人口增长到户、人。年7月22日,在长江源村文化广场前,唐古拉山镇镇长白玛多杰介绍长江源村的发展变化。王筝摄长江源村把产业延伸到城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在长江源村有了生动实践。李志斌介绍,年长江源村确立走绿色畜牧加工和乡村旅游发展之路,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已达72万元。“我们在村民生活区之外,还规划了多亩的旅游产业区。未来,长江源村将打造成全省乡村生态旅游优选目的地。”李志斌说。“现在草长得好,野生动物多了起来。”长江源村村民才仁扎队告诉记者。才仁扎队在长江源村当了15年村干部,退休后当上了生态管护员,负责守护1万亩的草场。才仁扎队每次上山来回路程有公里,三四天都在那里巡护。“你们到了沱沱河,仔细观察附近的草场,能看到野牦牛、藏野驴。”才仁扎队说。沱沱河附近的藏羚羊。王筝摄于年7月23日沱沱河附近的藏野驴。王筝摄于年7月23日“藏羚羊、黄羊、猞猁、丹顶鹤、斑头雁……我们这里野生动物越来越多,长江源成了他们的天堂。”当听到记者惊讶于7月23日在沱沱河附近拍摄到藏羚羊、藏野驴时,唐古拉山镇人大主席唐海平笑着说。年7月22日,在长江源村文化广场前,唐古拉山镇党委书记索南东主分享他参与长江生态保护的心得。王筝摄唐古拉山镇党委书记索南东主告诉记者:“现在的唐古拉山镇正在全力打造‘长江源头生态第一镇’,我们都知道,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从源头传递,从娃娃抓起,长江大保护理念生生不息记者从长江源村继续向西南方向出发,车行多公里后,便到达唐古拉山镇沱沱河畔长江源特大桥附近。长江源特大桥全长.6米,是万里长江源头上的第一座铁路桥,连通“天路”青藏铁路。站在“长江源”石碑前眺望,大桥气势雄壮,如长虹飞跨沱沱河,桥上不时有火车疾驰而过。长江源特大桥。王筝摄于年7月23日(无人机航拍)当年参与长江源特大桥建设的中铁三局副总工程师徐丛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长江源特大桥建于多年高原冻土地段,他们克服了冻土区建造桥梁的世界性技术难题,见证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长江源特大桥显示的不仅是一种物理高度,更是一种精神高度,体现了我们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创精神。”湖北省考古研究院二级研究员陈树祥说。在沱沱河畔,在道旁郊野,记者多次看到牧民、村民俯身捡起地上的垃圾。“垃圾不落地,青海更美丽。我们这里的干部群众、男女老少都有这个习惯,长江大保护成了我们的一种习惯和文化,已融入日常生活中。”唐海平告诉探访调研团。“塑料瓶个、铁罐个、铝罐个、纸质垃圾.58公斤、其他垃圾.79公斤。”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工作人员张锡荣将去年当地捡拾垃圾的“业绩”逐一道来。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和“长江1号”邮局。王筝摄于年7月23日索南东主告诉探访记者,对于长江源的居民来说,每年最重要的节日是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为了过好这个特殊的节日,长江源村积极举办各类环保活动,并将节日延长到7天。“这段时间,所有工作人员、牧民、村民和生态管护员都会到沱沱河去,按照村子与镇区两点一线、国道与沱沱河一纵一横的方式,开展环境保护活动。”索南东主说。年7月22日,格尔木市长江源民族学校校长李军(左三)讲解该校以生态文明为特色的校园文化。王筝摄树立长江大保护理念,长江源民族学校从娃娃抓起。校长李军告诉记者,多年来,学校持续开展“长江第一小卫队”“‘一江清水向东流’河湖长小卫队”等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孩子们去村里的公共场所宣传环保理念、到沱沱河畔捡拾垃圾、回到家里与父母共同完成垃圾分类与回收处理任务等。“源头一滴水,世界一条江。我们希望能够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保护长江源的良好局面。”李军说。紧挨着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的是“长江1号”邮局,该邮局为前来长江源的游客提供休息、交流、邮寄等服务。经过多年发展,“长江1号”邮局已成为一个长江生态环保及各项文化活动交流的平台和旅游打卡地。年7月23日,在“长江1号”邮局,一名女士邮寄长江生态保护主题明信片。王筝摄“我们是世界首个以河流流序命名的主题邮局,这是长江文化的一个首创。我们希望能通过集邮、投递明信片等多种方式,把长江源更多的信息传递出去,与整条长江都互动起来,大家携手保护长江。”张锡荣告诉记者。(长江日报记者张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664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