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羊

做一个对别的生命有用的人访著名作家杨

发布时间:2023/2/20 22:06:52   
北京中科 http://m.39.net/baidianfeng/kycg/
                            

《三江源的扎西德勒》是著名作家杨志军儿童文学创作的又一力作。全书描绘了汉族男孩小海与母亲和被救助的野生动物们一道前往雪山寻找失踪的父亲,在寻找的过程中,小海一边以孩子天真的目光探寻着三江源神奇的自然风物;一边在与小动物相伴的过程中回忆自己和父母救助野生动物的过往。一路上,他与藏族、回族的孩子结为挚友,在寻找中成长。杨志军采用复调双线的叙事技巧,将渊博的动物知识、地理知识糅合在全书的故事章节中,设计得浑然天成、恰到好处。这部佳作弘扬了时代主题,凸显民族团结、体现家风传承。

《三江源的扎西德勒》,杨志军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年3月第一版,28.00元

儿童视角、儿童主导、儿童需要

《三江源的扎西德勒》中的主人公小海,其实就是杨志军的童年身影。一个作家的思维和经历决定其一生的创作方向,杨志军说他的情感认知和情怀取向都是从童年出发的。

书里讲一家三代支援西部,为三江源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奉献青春与热血的感人故事。其中的“父辈”指的就是以杨志军父亲为代表的、为支援祖国边疆建设无私奉献的一代人。杨志军原籍河南洛阳。他父亲在年跟随部队到达青海,后来和许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创办了青海日报。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杨志军出生在西宁。那时,美丽的“世界屋脊”还有许多人迹罕至的地方,对江河源头很多植被的考察和分类都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长江、澜沧江上游的海拔都在-米之间,考察队员无论身体是否适应高原反应,都得硬着头皮上,他们是发现母亲河源头瑰丽宝藏的一代人。

70年代中期,杨志军继承父志成为青海日报的一员,他觉得自己的责任是保护好三江源的宝藏。那个年代畜牧兽医和林业工作者是高原上为数不多的科学工作者,越是深入牧区,他就越发叹服他们的艰辛和敬业。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回青海日报,依然主动请缨当一名专门报导农林牧的记者,他不光乐于和淳朴的牧民打成一片,更珍惜近距离观察野生动物的机会。从那时起,他就意识到:一只动物的生死有可能关系到整个生态环境的变化,甚至可能攸关冰川、土壤和水源的退化。

以著名的藏羚羊为例,二十世纪末,藏羚羊被盗猎猖獗,政府和民间环保组织不断吁求并用各种手段反击盗猎者,但依然屡禁不绝,藏羚羊数量锐减不光威胁到这一物种的消亡,更会直接导致昆虫和植物的多寡以及土壤的肥沃度。它们不断被猎杀也会导致其上游生物的弱化,关系到整个高原生态链的完整。经过多方不懈努力,近年藏羚羊的生存环境有所好转,绝美壮阔的藏羚羊群迁徙画面得以复现。几年来,三江源的动物在逐渐增加,许多鸟都迁徙回来了,它们还衔回种子,“海藏咽喉”的植物变得更丰富了,这一切说明三江源的生态在越变越好。

杨志军觉得他有义务把故乡的变化记录下来,让小读者在他的文字里感知三江源的魅力与价值,并有兴趣去探究内中奥妙。他说:“小说是虚构的,它写的是可能性,但只要有可能性,我们就可以用理想去关照现实,这是一种简洁而且浪漫的方式。儿童视角、儿童主导、儿童需要是支撑我儿童文学创作的三个要素,在《三江源的扎西德勒》中,让读者随同一个六岁孩童的视角,在好奇与共情中,三江源的风情地貌被逐一打开。小孩有一个成长和认知的时间与空间,儿童文学同样可以具有悲悯的色彩,在过程中拾获成长的力量和认识到现实世界的残酷,孩子会变得更加善良包容、富有同情心。”

人与自然扶持共生的世间大爱

在《三江源的扎西德勒》中,有十八种动物先后登场,红嘴鸦阳阳是一个贯穿全局的角色。这是一种青藏高原特有的乌鸦,杨志军小学时到农村去劳动,村里的哥哥见他痴迷动物,就给他抓回了一只,后来这只红嘴鸦就成了他的玩伴。每天上下学,它目送他背影远去,几个小时后再热情飞落在他肩头。从那时起,杨志军幼小心灵里就感受到了动物的智慧与情感。后来他还养过鸽子、猫、狗、松鼠、仓鼠、兔子,还有在城市里难得一见的斑头雁和藏獒。小斑头雁被孵出来时,大雁因为南迁不得不随着雁群飞走了,杨志军像爸爸妈妈一样精心伺候小雁,但因为斑头雁喜食活鱼,当时的条件只能喂它一些糊糊,几个月后小雁去世了,他为此难过了好一阵子。藏獒是父亲从草原上带回来的,只养了一两个月就给送回去了。十几年后,再见它时,獒牢牢凭借童年记忆一路朝他飞奔过来,在几乎快要碰到他的时候刹住脚、喘着粗气看着他,这样的久别重逢让杨志军心里充满惊喜,也充满敬意。他说:“我的善良是动物教给我的。一个孩子如果养过动物,在相处中他就无意间具备了一种责任和担当,懂得了生命和忠诚。”

二十世纪80年代在牧区时,有一天一觉醒来,隔空吹来一座沙山,若不是亲眼所见,杨志军一定会认为这是危言耸听。这种隔空侵蚀的恶化信号敦促他开始聚焦生态,年杨志军发表了《环湖崩溃》。他成为最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04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