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海报,聆听原声↓生物多样性保护多重要,总书记这样说 05:29 生物多样性保护多重要,总书记这样说05:29来自新华社客户端听,这是棕噪鹛在林间高歌。听,这是海豚追逐浪花的欢笑。听,这是风的呼啸,这是水的潺潺,这是山的呼唤。地球是我们的共同家园。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这是云南南涧彝族自治县无量山樱花谷一景(年12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胡超摄野牦牛走在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海拔超过米的库木库勒沙漠边缘(年10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1月15日,布氏鲸在在广西北海涠洲岛海域捕食,吸引海鸟前来分一杯羹。新华社记者刘金海摄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但也带来了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破坏的生态危机。生态兴则文明兴。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习近平年9月30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年9月30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聚焦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重大课题,提出中国主张、分享中国经验、展现中国担当,为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信心与力量。年1月28日,朱鹮在洋县黄金峡镇庞湾村汉江段上空飞翔。新华社发(陶本耀摄)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新冠肺炎疫情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同心协力,抓紧行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习近平年9月30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万物和谐”,正是中国人对这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多样共存的哲学和诗意表达。今天的人类,正面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严峻挑战。联合国的一份报告令人忧心:原定于年实现的保护物种和生态环境的20个目标多数未能达成。生态环境的退化正以种种惨痛方式向人类敲响警钟。在云南亚洲象种源繁育及救助中心附近,两只亚洲象在野化训练中饮水(年11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李芒茫摄生物多样性既是可持续发展基础,也是目标和手段。我们要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习近平年9月30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森林资源增长面积在过去10年超过万公顷,居全球首位;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一直以来,中国坚定不移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年5月19日在中国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拍摄的一只觅食的藏羚羊。新华社记者吴刚摄面对全球环境风险挑战,各国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坚定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国际规则尊严和权威,提升全球环境治理水平。——习近平年9月30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生态文明,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久久为功的事业。它考验人类的智慧,检验各国的担当;它需要正确理念的指引,更需要凝聚行动的力量。在云南保山市隆阳区百花岭村,一只小鸟在“鸟塘”停歇(年12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胡超摄“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习近平年4月22日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首次全面系统阐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为加强全球环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指明应对环境挑战、打造清洁美丽世界的合作之道。5月17日,武夷山国家公园内一只叶蝉停留在叶片上。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全球环境治理需要各方持续坚韧努力。今年中国将在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习近平向世界发出邀请: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计,共建美丽世界!这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部分野生植物,左上为长蕊木兰,左下为大树杜鹃,中间为大理铠兰,右上为保山茜,右下为矮马先蒿(资料照片)。新华社发(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供图)出品人:孙志平监制:幸培瑜统筹:吴炜玲编导:赵世芸技术支持:相昌盛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新华通讯社出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