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羊
针对国家公园有些类别野生动物的保护和创新理念,我从背景及面临问题、动物种群数量增长的科学认知、物种多样性保护技术体系、草地资源空间配置的物种保护新范式四个方面提出一些想法。回顾一下三江源国家公园在建园以来,有些类别的动物恢复是最快的,不管是藏野驴还是藏羚羊,这几样物种都比过去20年内增加了2至3倍,同时好多物种的濒危等级都在下降。多年没有出现的物种,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重新出现了,更重要的是它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包括大型食肉动物,还有三种小猫科动物等。另一个问题是草地的承载力,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但是存在误区。我们要管理好生态系统,方法的创新非常重要。基于无人机影像的大型动物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基于机器学习对无人机图像进行多重采样和信息融合,得到置信度最高的动物检测目标和类别,实现动物种群数量快速识别,准确率达95%以上。另外我们发现这个地区的物种确实有特殊的生存方式,牦牛通过特有的内皮细胞亚群适应高原低氧环境,藏羚羊通过迁徙回避寄生虫感染维持种群增长。野生食草动物通过较高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特殊代谢通路提高营养物质转化率,提高牧草的利用率,而适应高原严酷环境。“调查+监测+物种保护+生境连通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体系,可实现人力资源和谐发展,多措并举、多方参与,把牧民的参与野生动物的保护结合起来。总结一下,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系统保护是栽培草地、放牧草地、保护草地连通在一起的空间环境优化,它是一个涉及到国土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所以这样一个模式也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物种保护的一个成功范例。(本报记者王菲菲整理)《青海日报》(年08月20日第6版: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特刊)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717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