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藏羚羊 >> 藏羚羊生活环境 >> 聚焦青藏高原变化变湿变绿或只是开始,未来
青藏高原,我国乃至亚洲、全球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水塔”是它的生态地位彰显,“世界屋脊”是它全球制高点体现,而“世界上最后一块净土”却是它的自我“本我”。对于青藏高原而言,有那么多的名誉在身,唯独第一无二的应该就是对于全球气候调节的那份自我责任感。
不过伴随着全球大气候的变暖,这位“大哥”也无法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了。它也正在生病,正在“发烧”,亟需我们的找出症结让它恢复以往状态。而由于“发烧”伴生的一系列症状:冰川退缩、冻土融化、降水增加、湖泊扩张等等,都需要我们重视,青藏高原正在变化,这些都不是好消息,但也都需要我们正视!
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大地构造简图青藏高原悄然“变美”的背后:正在发生哪些变化?咋眼一看,如今的青藏高原更绿了,河流增多、湿地增多,野生动植物不断涌现,随处可见的藏羚羊、藏原羚等,有的喝水、有的吃草。相比于以往“高、寒”的印象,仿佛现在的样子更讨人喜欢了。但变化仅仅局限于这些方面吗?肯定不是!
青藏高原的变化是明显的,也是深层次的。从自身改变,到外在改变。内变则主要是聚焦在气温升高方面,以及从而引发的冻土消融方面、降水增加等方面的改变。据统计,青藏高原的气温改变十分明显,从年到年,年平均气温每十年升高0.35℃,而天气全球增温速率是0.16℃/10年。显然,青藏高原已经成为近60年来我国气候变暖最快的区域,高原正在“发烧”。
降水而言,青藏高原地区因为气温的升高,水循环更加强烈,而降水自然也比之前增多。据统计,年到年之间的60年间,平均每十年就增加7.9毫米,尤其是高原中部的三江源等地区。如果是这样的数据没有震撼力,那么换算成这样表述呢:已有个湖泊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湖泊湿地面积增幅达到7.2%。
升温自然而然就会引发冻土消融以及冰川退缩!青藏高原有着典型的立体型高原气候特点,冰川以及冻土都是它的特色,也是重要的底线屏障。不过近50年来,冻土的面积已经从万平方公里缩减到了万平方公里。而冰川储量更是缩减15%,现在只剩4.5万平方公里。
到底是变得“更美”还是“更坏”?美丽形魄下隐藏怎样的危机青藏高原或许是看着更美了,但实质上是比以前变得更差、更坏了!更美还是更坏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更美可能只是局限于表面现象,而更坏则是聚焦深层次的原因,为何会发生如今这样的变化!
由于气温的升高,眼前看来可能是一副水草丰美、动物和谐、水天一色的生机模样。但是这已经和高原地区的气候违背,与未来的发展背道。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近30年来青藏高原的变暖趋势比我国乃至全球其余地区都快,未来如果不加以控制,将会在本世纪末升温值突破6.5℃,未来50年冻土面积也会减少20.8%到35.3%。
这样剧烈的变化就仅仅是变化吗?当然不是,气候的变化引发的影响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首先,就是青藏高原自身方面的改变。比如像高寒草地会逐渐退化,其余植被群落分布会改变,部分的高寒植物会退出青藏高原,原生植物的优势下降种群多样性减少,草地沙漠化、草场退化加剧、水资源平衡等等。
其次,就是于是环境改变衍生出的滋生灾害。草地退化影响当地的畜牧业,经济发展、藏区稳定安全;冰川退缩冻土融化可能会引发的冰湖数量增多、水位上升,乃至决堤溃坝、形成泥石流地表土壤滑动、岩崩;青藏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能否安全运行;以及引发越来越多的极端气候发生。而事实也证明,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近40年来,高原大部分地区如今也面临着极端气候发生频次不断增加的威胁。
青藏高原的重要性?未来将何去何从青藏高原位于北纬30度附近,凭借“嵌入”式的巨大热源以及地形动力作用,深刻影响着我国、亚洲广大范围的天气气候。与此同时,作为目前地球上最洁净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以及外国具有深远影响的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的发源地,无论是气候调节乃至是水资源平衡、生态系统的平衡都具有重要影响。
作为我国的“两屏三带”之一,犹如一堵墙挡住了西风道路,地形因素又引导热带季风转变方向形成了山地和高原雨季。对于我国乃至全球而言,这里都是气候变化的预警区、敏感区,同样也是必须认真对待时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5447.html